分享

千家诗(一百八十九)——送友人入蜀

 童蒙弘文馆 2021-03-10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五言律诗部分。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品鉴的依然是一首诗仙李白的作品,而且就连题目也与上一首极度的相似,叫作《送友人入蜀》,同样都是送别友人离开的诗,只不过这首诗好像是明确了友人的目的地,“蜀”是四川的简称。所以,这首诗就是友人将要去往四川,诗人前来送别而写下的作品。

先来看首联“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见说”即听说。“蚕丛”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国王。“蚕丛路”在这里是用来指代去往四川的道路。“崎岖(读作'奇区’)”是道路不平坦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诗所描述的内容就是,听说从这里去往四川的道路,自古以来就无比的崎岖艰险,不易通行。

再来看颔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傍”这里是依傍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诗所形容的就是,因为山势无比的陡峭,所以登山时,那险峻的山壁好像是从人的面前突然拔地而起一般,而骑马时,云雾缭绕,好像是依傍着马头而产生出来的一样。

接着看“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芳树”是指带着芬芳的树木。“笼”即笼罩。“秦栈(读作'站’)”是指秦岭中的栈道,是从陕西进入四川的重要通道,“栈道”指的是古代在险峻无路的山上凿石架木而修成的道路。“春流”即春天的江水,这里指的是锦江。“蜀城”即指四川的首府成都。所以,这两句诗所描写的内容就是,那些芬芳的树木,笼罩着从秦地入川的栈道,而春日里的锦江水,则环绕着蜀城成都,日夜奔流。

最后看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升沉”在这里是指仕途上的升降得失。“定”即定数。“君平”这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严遵,字君平,终生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为人占卜算卦为生。所以,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含义就是,这仕途上的进退得失,命里应该早有定数,你也就不必再去问那给人算命的严君平了。当然,这里的严君平只是一个指代,用来象征那些善于占卜算命的人,李白是唐朝人,他的朋友自然是不可能去询问一位汉朝人的。

我们看,友人将要从陕西去往四川,诗人前来送别。与上一首我们看到的送别诗有所不同的是,这首诗貌似并没有太过着墨那种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而是通过描写路途的崎岖艰险,从侧面表现出对好友前路的担忧。在诗人看来,入蜀之路无比的艰难,他在自己的名作《蜀道难》的开篇就写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这条山路的高耸陡峭,尤其是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全部依靠人力来翻越这些山峦,那真的是难于登天了。诗的一开始,他就用上古传说中的古蜀国王,来衬托出蜀地的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正是由于去往那里的道路“崎岖不易行”,使得外面的人们无法真正的了解它真实的面貌,从而平添了人们对它的无限向往。接下来的两句,虽然表现的有些夸张,但也非常形象的展示了那种山峦陡峭,且高耸入云的巍峨气势,同时也将人在面对自然的那种主观感受,表现的真实而生动,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后面的“芳树”、“春流”则表明了当时的季节,那是芬芳绚丽,江水丰盈的美好春日啊。友人通过“秦栈”到达“蜀城”,虽然跋涉艰辛,但至少有一路的美景相伴,也算是不虚此行了。那么友人究竟为什么一定要入蜀呢,诗人并没有明说,不过通过最后两句的描写,我们可以间接的知晓,这位友人应该在仕途上不是很顺利,所以才打算到蜀地去谋发展。从诗人对他的劝慰可以看出,这位友人多多少少对于自己的前程是有些执着的。而这也正是诗人所真正担忧的前路,所以,才嘱咐他,劝解他,这些功名利禄,都是命中自有定数的,不要太过于执着和纠结了。而这样良苦的用心和诚挚的友谊,就是我们读起来都能够有极为深切的感触。所以我们说,这份豁达,这份洒脱,这份超然的人生态度,不正是李白的诗歌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