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杨森批八字博客 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科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实惠! 反观命学给全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多少实惠? 勿庸讳言,几乎就是零。 这就是命学当下的致命伤! 稍有良知的命学工作者都应为此而感到汗颜! 也许有人大惑不解,命学不是有千年发展史吗?怎么还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 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理论很丰满,技术很骨感! 汉唐李虚中根据“天人合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提出了八字算命的科学概念并做出初步尝试,他的基础科学理论是对的,但使用神煞和奇异格局算命方法的思路却是错的。 宋代许子平首次将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引入八字算命,使命学的基础科学理论步入成熟。 子平之后的数百年间无数智者又将五行命理加以完善,到明代产生了专论子平命理的《三命通会》,使命学的基础科学理论达到了近乎完美的高度。 话说到这儿,各位看官也许明白了,至少在明代以前命学还在完善它的基础科学理论这个圈子里打转转! 清代,任铁樵首次以五百命例解析证明他发现了八字批命的具体方法,完成了命学由基础理论向实用技术转化的过程,终于使命学成为一门有巨大价值的实用科学。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任老先生并未将他获得这门技术的奥秘留给后人,五百命例如同五百瓶可乐,可以品尝它的美味,却因无饮料技术配方而不能复制!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多于誉。 但任氏的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它至少告诉我们,这个成熟的技术已经产生了! 1996年到2006年,我用十年时间破解了任氏的技术奥秘,将它详细公布于众,同时在任氏方法基础上结合网络新科技,首创科学批命新技术并用此方法解析了六千多可查可验的命例。 富兰克林发明了电,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从此科学才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理论的价值需要技术来体现。 李虚中和徐子平发现了命学的基础科学理论,任铁樵和我发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用的技术方法,相信不久以后会有更多有志命学的青年朋友掌握这个伟大的工具并造福全人类。 命学步入科学系列指日可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