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性色变?未成年人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邹君山 2021-03-10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日前一场关于女童保护与性教育问题的座谈会在京举行,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值得注意的是,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将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教学内容。防范性侵的工作要从孩子抓起,也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近年来,如何通过科学的性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话题。从现实来看,一些数据并不令人乐观。此次论坛发布的《“女童保护”2020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例332起,受害儿童逾840人,中小学学龄段受害人占比较高,未成年人性侵案件也呈现出家庭成员性侵案曝光量上升、网络性侵形势严峻等新特点。”

尽管有识之士早就提及要有科学的性教育,但社会上仍有一些人“谈性色变”,把性教育当成洪水猛兽,认为孩子根本就不该接触这些“成人世界”的东西。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展开性教育,需要讲究科学方法与灵活技巧。

首先,要杜绝两种性教育中的极端做法。有些教育工作者误以为性教育就是传授成人眼中的“性知识”,一股脑地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孩子,却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更没反思过自己知道的那些“知识”是否是科学的,以及如何合理地讲述这些内容。

另一个极端做法,就是对性教育的漠视。虽然现在一些学校给孩子开设了性教育课,但仍有老师和家长根本不当回事,表面上“允许”孩子学习这些内容,却打心底看不惯这些课程。如果这两种极端思维不得到纠正,恐怕性教育很难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到实处。

再者,义务教育阶段的性教育,要注重年龄分段,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这个道理不难理解:给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开设的性教育课程,显然与小学初期的孩子应该学习的内容不同。只有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才能真正发挥性教育的效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不妨通过考试等方法加强学校师生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试想,如果小学和初中只是把性教育当成可有可无的“选修课”,也没有任何考察教学成果的要求,这样的教育能否落到实处,恐怕也是个未知数。当然,具体如何考试,也还需要审慎思考,不能简单粗暴地照搬其他科目的考试方法。

我们对性教育的理解需要更加全面,它并不只是关于生理知识的教育,也包括性别平等与两性交往等社会层面的教育,这背后实际上是更为重要的生命健康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比如,现在有性教育教材会明确告诉低龄的学生“别人不能随便碰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当然也会告诉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基本的道理。显然,能接受这种性教育的孩子,学到的不只是简单的生理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不会侵犯他人。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早年接受的教育对其价值观与思维方式都有重大影响,而将科学的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其实就是为了帮助更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而获得一个更加健康与美好的人生,最终也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裨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一些有识之士关于性教育的真诚建议,的确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也期待看到科学的性教育能帮助更多孩子获得人生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