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人记忆里的小人书又有卖啦,有人一口气买100本!店主:不买哪怕来翻翻也好

 Daweb_YN 2021-03-10
还记得小人书吗?

在30多年前
几乎人手一本
也曾陪伴不少人走过童年

然而,伴随着动漫、手机的兴起
大家可玩可看的东西多了
小人书慢慢衰落了

再后来
市面上不太看得到了
……

图片

如今,一家小人书店
悄悄开在了上海豫园

不同于其他门店的吆喝喧嚣
这个16平方米的小店内
每层书架摆满了小人书

每位进入店内的顾客都安静翻阅
或者拍几张照片,寻找童年的记忆

16平米小店里
有2000多种小人书


王忠明的“小人书”店,处在豫园最好的市口之一——老街上。16平方米的店面内,两面对着街区开放着,两面是墙壁,挨着墙壁摆上了书架,每层书架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小人书;店铺当中有一个小书架,随意地放着一堆小人书,供人翻阅。“别看我这里面积不大,但小人书种类有2000多种,很多书都是孤品。”王忠明有些自豪地说。

图片
图片店主王忠明一早来到店里整理书架、补货。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因老少皆宜、通俗易懂,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风靡一时。

“那时候,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玩具也少,小孩子的休闲娱乐就是看小人书。”60后王忠明记得,自己小时候,一本小人书一般卖一两毛钱左右,租一本是一两分钱。“那时候的小儿书多是黑白的,也有彩色的,画风都特别精美。我最喜欢看古代经典故事、当代英雄故事,很有意思。”

小人书的题材很多,不少脚本改编自中外名著、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如《水浒》《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都有小人书版;还有部分小人书的内容根据时事而作,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契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小人书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成了“国人必读”。有媒体报道,1982年,全国出版小人书8.6亿册,相当于全国人民人手一册。王忠明从书架上随手拿起一本《偷拳》,书的封底上印着: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84年,印刷数量达4380000册。“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印刷数量相当惊人。”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动漫、手机的兴起,大家可玩可看的东西多了,小人书慢慢衰落了。再后来,小人书就转向收藏市场了,市面上不太看得到了。
有人一口气买100本
最贵一套50本卖上万元


在“小人书”店,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几乎各个时期的小人书都能看到。

有的是“再版”的新书。如,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小人书版,一套由几十本小人书组成,装在一个大纸盒子里面,是前几年再版的,也是现在卖得最好的。有人会一下买两三套,说“回去给孩子看”或者“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看”。

有的是“再版”的老书,如一些革命英雄故事书,是本世纪初的再版书,都是新的,但算下来也有20来年历史了。

图片目前这些小人书单本就要售价400-600元。

最有味道的是那些有年代的老版二手书。在一个一人高的书架上,陈列着一排排老版二手书,大都出版于小人书鼎盛时的上世纪80年代。这些小人书都是薄薄的一本,有20多页,看上去旧旧的,封面有些粗糙了,书页略泛黄,书的背面可能还留下当时书的主人的字迹,难以辨认。

有人就是喜欢这种二手小人书,觉得有情怀、有味道。曾有位30来岁的女士,在这排书架前激动地给男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发现宝贝了”,然后对店员说“要买100本小人书”。店员拿出一大堆书,让她挑。她也不细读,只是看看封面,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最后结账付了3000多元。

图片
图片签名版或者整版套书,则要更高的售价。

最珍贵的一些二手小人书,被王忠明锁在了一个透明玻璃柜里,出版时间更早,现在的售价相比当时的定价翻了几千倍。如,一本《东郭先生》,封面上一位留着飘逸胡须的先生正俯下身与一只昂首的野狼“对话”,画面色彩淡雅,笔画勾勒细腻。这本书出版于1972年,当时的定价是0.11元,现在的售价已经超过了400元。一本连环画大家张令涛、胡若佛绘制的《朱痕记》,1956年的第一版,当时的定价是0.18元,现在的售价已是600元。

图片

王忠明还给记者看了一套50本小人书组成的《东周列国故事》,1983年版,因为系列齐全、品相好,这套书现在能卖到万元。对这些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小人书,一般游客一听价格就不再打听了,偶尔碰上行家才会细细问。

图片

收藏10万本小人书

专门租了100多平方米房子存放



王忠明是一名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店内的小人书都是他多年的珍藏。“这些小人书只是我的收藏品中很少的一部分。”王忠明从30来岁开始收藏小人书,现在已经有了10万本小人书。他专门租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为仓库,存放这些小人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房子里放着王忠明更多的“宝贝”,每一件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在上海,像王忠明这样的连环画收藏爱好者有数百人,他们有个圈子叫“连友圈”,大家经常联系,交换信息与藏品,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小人书”店一开,这里一下成了“连友”的聚会地。正说着,一位戴着礼帽、说着上海话的老“爷叔”走进了店内,熟门熟路地翻起书架上的二手小人书。他也是一位“连友”,家住浦东;但隔三岔五就跑到王忠明的店“玩”,到处看看,陪王忠明聊聊天,听到有顾客问关于小人书的问题,他会很懂行地向顾客解释,不亦乐乎。

图片连卫生间里也放满了书。
图片
图片站在满房的书中间,王忠明说:“我是真的喜欢书,卖不掉也无所谓,就喜欢把他们留着。”

“陪伴了我们童年的小人书
不要消失在记忆中”


“小人书”店开业三个月来,客流量、客群年龄与经营效果都出乎王忠明的意料。

豫园老街,本就是豫园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今年春节长假,这条街“爆”了,连着几天都人山人海。“小人书”店也从早到晚都是人,路过的游客觉得好奇,在其他地方看不到这种业态,都要进来看一下。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店内的顾客也没有断过,据说休息日客流还要多。

原来王忠明预想的买书人可能是上了年纪的顾客,但没想到最有购买力的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有的是年轻父母,买给孩子看,让他们看看爸妈小时候看的书;有的是买给自己看,怀旧一把;有个90后一出手就买了1000多元的小人书,说要让自己60后的爸爸找找小时候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年轻人是来到书店里购物的主力军。
图片“爷叔”特意来到店里咨询收书的价格。

“上海豫园对老街的业态正在调整升级,对小人书店的运营给予了很多支持。我对小店经营很有信心。”王忠明对小店的经营有信心,还与豫园游客的高素质有关:店内至今没有丢过一本书,也几乎没有书,因为触摸、翻阅而破损。这让王忠明很放心地从仓库中又搬来一批好书。

“我希望小人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店,还能成为一个文化传播、传承的地方。顾客哪怕不买书,就是来翻翻、看看,也好。让陪伴了我们童年的小人书,不要消失在记忆中。”王忠明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唐烨 海沙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