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广州玉 2021-03-11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群雄争霸、兵戈扰攘的历史长河中,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太史公司马迁在其史学巨著《史记》中,专辟《项羽本纪》为之列传,成功地描绘了这位起于行伍,一霸天下,叱咤风云,悲壮雄烈的千古英雄。项羽虽然未能获得刘邦那样高吟《大风歌》衣锦还乡的荣耀,但其金戈铁马、兵攘血刃,浪掷头颅去,不肯过江东的英风豪气纵贯千秋,受到后世景仰。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生于乱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天性豪放,骄狂刚愎。他自幼不师古训,书剑无学,立志要学“万人敌”的兵法,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因此,他一生统领三军南征北战的军事才干,是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他从不崇拜权威,幼年时期看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出游,不仅毫无敬畏之心,却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其叔父项梁急掩其口:“勿妄言,族矣”。少年时代的项羽,已表现出他的兀兀反骨和贯天豪气了。及至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之时,天下豪杰各树旗帜,争霸称雄,项羽亦乘势兴兵,跃马驰骋,佐项梁,立怀王,杀宋义,灭秦嘉,夺会稽,战巨鹿,“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在一片反秦争霸的厮杀呐喊声中,以历史主角的身份,登上了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然而,项羽毕竟不师古训、不重典则,政治上自有其先天的不足。项羽个人品质最大的缺陷是骄狂自大,刚愎自用,不善于吸纳英才,不能任属良将,不听人谋,吝于封赏。大将韩信讥讽他是“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韩信、陈平、英布等最后都投靠了刘邦。“亚父”范增是项羽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但他的许多谋略一直不被项羽采纳。最后由于陈平的离间,反而遭到项羽的猜忌。范增失望至极,愤然离开项羽回乡,在途中因背疽发作而死。项羽还好急怒,嗜杀戮。他还在项梁帐下时,带兵攻取襄阳,“已拔,皆坑之”;巨鹿之战,“楚军夜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攻入咸阳,更是大开杀戒,“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与田荣一战,“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肆行杀戮,只能使民众畏惧背远,攻城略地,却得不到民心。此外,他逐杀义帝、诛韩王成以及“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的言论,都暴露了项羽缺乏战略远见。太史公将项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遂招王侯叛己;又“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且“至死不自责”,而致兵败身亡。这样的结论是非常精当的。总的说来,项羽性格粗率骄狂,战略上缺乏远见,政治上不善韬晦机变,只能算是一个草莽英雄,一个勇冠三军的武将,却不是雄韬大略的统帅,更不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长于披坚执锐率军破敌,却短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在此后多年楚汉相争波谲云诡的军事较量和政治角逐中,他终于败倒在机变诡诈的刘邦手下,结束了他悲壮雄烈的人生历程。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流传千古的“鸿门宴”,是中国政治军事史上的精彩华章。项羽与刘邦联手攻秦,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结果刘邦先入咸阳,收降秦王子婴。而项羽军事实力远胜于刘邦,且已令天下诸侯归心。初闻刘邦已破咸阳城,“欲王关中”,项羽大怒,传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大有横扫汉军、“灭此朝食”之势。刘邦十万兵马自然不是四十万楚军的对手。情急之下,猥琐机诈的刘邦大惊失色,原形毕露,再无王者的功架和尊严。他急急惶惶一再询问谋士张良“为之奈何?”“为之奈何?”。项伯来访,他谦恭有加,自降身份,“以兄事之”,“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博得了项伯的好感与同情。及至到了外置美酒、内伏刀兵的鸿门,他低三下四,俯首称臣,在项王面前一付屈辱可怜相。酒酣耳热之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亦拔剑对舞,蔽护刘邦。张良使樊哙持剑闯入,斗酒彘肩,威震军帐。刘邦由张良掩护抽身如厕而逃。一场鸿门宴,项羽威重如山,刘邦如鼠遁穴,范增筹划落空,张良机谋善变,项庄张牙舞爪,樊哙威勇慑人。真个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刘邦能涉险脱逃,一靠张良之谋,二靠范哙之勇,也说明他善用人谋,长于机变,韬光养晦,能屈能伸。项羽违背“兵不厌诈”的训条轻易放走了刘邦,失去了一举擒王的绝好机会。但他作为一代枭雄,主要目的还是让刘邦自甘臣服,放弃“欲王关中”的企图,未必非要背负“背盟” “不义”的骂名而杀掉刘邦。况且两军对垒,能以威勇屈人之兵,不以阴诈夺人之帅,亦为大将气魄。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生得慷慨,死得悲壮。在四面楚歌、兵败垓下之后,退至乌江渡口,乌江亭长欲渡他过江逃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无愧于心乎!” 言罢,弃马持剑,返身再战,汉军人多势众,项羽负伤不敌,遂拔剑自刎。在保全自己生命与永存英雄气节相矛盾的关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悲壮之言,撼人肺腑,遂成千古绝唱,令此后多少末路英雄咏叹效仿而慷慨赴死。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相比之下,生死关头的汉王刘邦可谓狼狈猥琐而又极端自私。在溃败窜逃、楚兵追逼的急迫情况下,他为了自己逃生,可以把亲生儿女推堕车下;在项王烈火高俎欲烹太公的危机时刻,他并不急迫痛心,而是狡诈油滑地对项羽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乃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骨肉抛于路,老父置于俎,仁何存?义何在?精于帝王之术的刘邦,不仁,不义,不慈,不孝,却稳坐了八千里江山,真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了。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虞姬虞姬奈若何

项羽最终是失败了,但其英雄本色并未泯灭,战场败亡并不能遮盖其人性光辉,其人格魅力让后人钦敬不已。太史公称赞他“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所未尝有也”。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许多歌咏项羽的诗篇——

《题汉祖庙》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唐·李商隐)

《乌江》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 唐·汪遵 )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唐·于季子)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人物漫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时不利兮骓不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