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虫洞”,古籍记载过2次

 泰阳汉子 2021-03-11

1916年的时候,奥地利的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福莱姆首次提出了一种概念,也就是“虫洞”。也就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着两个不同时空的一个狭窄的隧道。后来1935年的时候,当时人类心智的最高者爱因斯坦,和物理学家纳森·罗森又共同完善了这个理论。

因此,“虫洞”的物理学名称又叫做是“爱因斯坦--罗森桥”,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口中的“虫洞”实际上就是“时空虫洞”的一个简称。他可能会是宇宙中的一个“捷径”,若是物体通过这条捷径的话就可以在瞬间进行一个时空转移。

但这时候的“虫洞理论”,只不过是一个猜测而已,就连爱因斯坦本人都不认为这是客观存在的,他说这只是“可能”。后来1963年的时候,新西兰的数学家罗伊·克尔提出了一个假设,使得“虫洞”的存在获得了理论上的支持。

就像是《星际穿越》的宇航员库珀处于黑洞中的那个超维度空间一样,是一种“镜像宇宙”的解读。克尔认为,如果说恒星可以在接近死亡的时候都保持旋转,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动态黑洞”。

当我们像是电影中看到的那样,沿着旋转的轴心将物体发射到那个黑洞中心去,就可以突破重力场极限,进入“镜像宇宙”中。而进入“镜像宇宙”这个动作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次时空的穿越。

而在整个宇宙之中,可能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镜像宇宙”。我们现如今所在的空间发生的事情,在另一个空间之中我们也许也在同样的发生着,或者是发生另外的事情。但是在《镜像宇宙》之中,时间的流逝是更慢的,所以也许就会发生。

在虫洞中也许只觉得过去了几分钟,但事实上却现世却过去了许久许久。那么按照这样的理论记载的话,我们翻开古籍,也许就能看到好几场“虫洞穿越”的事件发生。就比如说那个最有名的“烂柯棋缘”,也许主人公“烂柯人”王质就是无意间进入了虫洞。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朝时期梁任昉撰所著的《述异记》之中,书中主要记载的就是一些当时发生的神异之事。这“烂柯棋缘”当然也收录在其中,书中原文述说: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说的就是王质前往信安郡石室山中打柴,观仙人对弈。在山中仅逗留了片刻,回去却发现世间早已起了巨大的变化,自己在看手中用来打柴的斧柯也尽烂。再等回到村中,村中之人也换了一副模样。

若说是那个《述异记》是古人编纂的小说,是笔记。那我们翻看别的古籍,大多数的志怪笔记里都会出现“槎(chá)”这个字。而在古语之中,这个“槎”就是小船或者筏子的意思。

而“槎”这个字出现在了各个时代的笔记之上,其中以晋代出现的最为频繁。在晋代的《拾遗志》之中就记载尧帝有可以登上月球的“贯月槎”,后来的《博物志》中也有记载说,每年的八月都会有来历不明的“槎”停在海边。

有胆大的人走上那个来历不明的“槎”,就会被带到牛郎织女得住处游览一番。也就是月球,而且在旅途之中:

“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

是不是怎么听,都有点像是《星际穿越》之中库珀穿越虫洞时的景象?而且不光如此,在唐代的奇书《酉阳杂俎》的天呎部中,就有记载过一个月球怪客的故事,名为“玉斧修月”。说是在唐文宗时期有两个书生前往京城赶考,结果在途径河南嵩山的时候迷路了。

那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夜深了二人十分害怕,慌忙之间就在野林之中看到了一个身着白衣之人在睡觉,于是赶忙问路。喊一声,醒了,没应他们。又再三喊了几遍,人家终于坐起来,但也没回他们的话。而是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

也就是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何种各样的宝石矿物合成的看嘛?月亮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太阳的光照射到了月亮的凹处才显现的。月亮上有八万二七户修理月亮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说完之后,这个人给了俩书生一个饭团,就消失不见了。这是当时以唐朝人的知识水平能编造出来的吗 ?他们印象中的月亮还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居所呢。那时候说月亮自己不发光,靠着太阳发光,人家都会说他神经病。

而后那个身着白衣的描述,是不是很像宇航服?并且人家在说完之后就立刻消失不见了,也许就是宇航员星际穿梭去了呢。当然了,这些也只是人类的猜测而已,当不得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