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武周时期著名的宰相,武则天的肱股之臣,破案专家,居然也会坐牢,还是死罪!可能吗?我说的是历史,不是戏说。 狄仁杰被诬陷谋反,是在他升任丞相的时候。有罪名,没有具体的罪状。实际上,狄仁杰只是没有对武周王朝献媚,没有大唱赞歌。没有公开反对武则天当皇帝,辅佐武则天也是兢兢业业的。但是狄仁杰的心是在李唐那边,可能这种思想有所表露。再说,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肯定看不惯来俊臣、周兴等酷吏的所作所为,被酷吏们看他是眼中钉,几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看不惯是看不惯,狄仁杰没有直接得罪过任何一个酷吏。酷吏们没有机会下手。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认为狄仁杰是他继承皇位的障碍,意欲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七位大臣谋反。机会来了,来俊臣他们密告李嗣真、魏元忠谋反,但是怎么看也不像一个集团,那就顺便连狄仁杰等七人一起告吧。狄仁杰,就是这么不明不白的被牵扯进来的。 当时,官拜御使中丞的李嗣真是来俊臣的死对头。他看不惯来俊臣的胡作非为,给武则天上书,说“臣闻陈平事汉祖,谋疏楚君臣,乃用黄金五万斤,行反间之术。项王果疑臣下,陈平反间果行。今告事纷纭虚多实少,焉知必无陈平先密疏陛下君臣,后谋除国家良善,臣恐为社稷之祸。伏乞陛下特回天虑,察臣狂瞽,然后退就鼎镬,实无所恨。”意思是,当年陈平为汉高祖献反间计,离间项羽君臣关系,导致项羽猜忌部下,最终落了个自刎乌江的下场。现在来俊臣搞的案件虽然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查无实证,虚多实少。我看,您要小心,这是又一个陈平式的阴谋,意图离间您和群臣的关系。这就彻底得罪了来俊臣们一伙人,酷吏们决定联手告李嗣真、魏元忠等七人谋反。 这个魏元忠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是平叛大功臣。 公元 684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时敬业屯于下阿溪,敬业弟敬猷率偏师以逼淮阴。元忠请先击敬猷,诸将咸曰:“不如先攻敬业,敬业败,则敬猷不战而擒矣。若击敬猷,则敬业引兵救之,是腹背受敌也。”元忠曰:“不然,贼之劲兵精卒,尽在下阿,蚁聚而来,利在一决,万一失捷,则大事云矣。敬猷本出博徒,不习战斗,其众寡弱,人情易摇,大军临之,其势必克。既克敬猷,我之乘胜而进。彼若引救淮阴,计程则不及,又恐我之进掩江都,必邀我于中路。彼则劳倦,我则以逸待之,破之必矣。譬之逐兽,弱者先擒,岂可舍必擒之弱兽,趋难敌之强兵?恐未可也。”孝逸从之,乃引兵击敬猷,一战而破之,敬猷脱身而遁(逃走了)。 孝逸乃进军,与敬业隔溪相拒。前军总管苏孝祥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初,敬业至下阿,有流星坠其宫,及是,有群乌飞噪于阵上,元忠曰:“验此,即贼败之兆也。风顺荻(芦苇)乾(干燥),火攻之利。”固请决战,乃平敬业。元忠以功擢司刑正,稍后迁洛阳令。 魏元忠这样的平叛大功臣,怎么可能叛变呢?天下人都不相信! 狄仁杰、李嗣真、魏元忠等七人,就这么以谋反罪被抓进来俊臣控制的推事院。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狄仁杰等七人,居然很快承认谋反,很快判了死罪,待日行刑! 狄仁杰七人确实很危急,怎样才能脱险呢?狄仁杰他们能活命吗?请看下集。  狄仁杰墓,位于洛阳白马寺(网络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