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与绝版书的故事

 能行学社 2021-03-11

我喜欢看书,从小就开始。

有一次,幼儿园放学时,我经过一个垃圾堆,旁边有一张报纸,我竟然捡回家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指读,读的不亦乐乎。

小时候家里穷,镇里也没有什么书店。社会也不象现在这样资讯那么发达,到处都可以得到书籍,社会也不像现在这样提倡读书,全民阅读,亲子阅读。那时候的阅读,真是自发的一种冲动。

到了小学,还是没有什么书可以读,记得有一次,邻居家一个初中的大姐姐,扔出来一堆课本,其中就包括有地理、历史、语文等科目的课本,那个时候的课本版本比较旧,但是回想起来虽然是中学课本,干货还蛮多的。我把他们都捡了回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也为我以后的文史学科打下了科普基础。

后来读到中学,经常逛学校的图书馆,镇里书店,但是镇里的书店实在太小了,只能读到一些很烂大街的读物。聊胜于无,后来我回每隔几个星期去市区的大书店逛,一逛就是一天。那时候买书的钱也不多,只能挑一些便宜的版本,甚至不惜买翻版书。

到了大学,才真正地实现了“阅读自由”。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图书馆,整个大学期间,应该借阅了300多本书,加上自己买的,500多本应该不在话下。如今,家里的藏书已经超过了3000册,算是入门级的藏书者吧。

这些经历,让我对书本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是求知路上的一些温暖的回忆,我觉得拥有一套好书,比升职、加薪更由衷地开心,更持久。

对于书籍,我始终觉得是一种财富。特别是近几年买书的经历,让我感觉到有一些书,确实是有收藏价值。但是我也是一个务实的阅读者。我不以收藏实体书籍为主要目的,因为有一些大部头,确实价值不菲,而且非常占地方。除非是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而且又相对便宜的我才买。所以,我更倾向于收集电子版的书籍。

有一些书籍,甚至市场上已经绝版,或者非常难买得到,就算能买到,价格高得离谱。于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收藏私欲”,我从各种渠道,找了一些我觉得比较好的书籍,收藏起来。

例如,最近在我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我潜心挖掘,四处搜寻,终于找到 The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西方伟大著作的电子版。真可谓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套大名鼎鼎的西方伟大著作(60卷)版,云集西方3000年最伟大哲学、文学、科学著作的百科全书式经典,在亚马逊网上已经卖到2000多美金(新书),二手书最便宜也要300多美金(54卷本)。

这套书的第二、三卷,已经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名曰《西方大观念》。全书1800多页。但是这两卷市场上已经没有新书货源,二手书竟然炒到了上千块。简直是令人发指!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目前收集到了54卷的电子版。以及第二、三卷的中文版《西方大观念》的电子版。

又如,在我研究中国近代史期间,对梁启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找了他的经典著作《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全集》但是这两两套书,在市面上不是没有新书,就是炒到飞天。饮冰室合集十二卷,已经炒到2000一套。新版的京东上也卖到了1700多和1000多。

至于梁启超全集,更是贵的离谱。最便宜的也要4500多。

尽管如此,不服输的我,还是从一些渠道里面获得了资源,将三个最重要的版本收入囊中:

人大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中华书局: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台湾三军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战争史》原版十八册,已经卖到1400元。

国内中信出版社除了横排简体版,便宜的时候也要800多块。还是不是断货,最近好像新书也抄到了4000多块。真是无商不奸!

我2013年就得到了电子版,并且已经品读过几次。最后我趁便宜的时候,不到800块买了,赚到了。

又如,和《中国历代战争史》对标的《中国军事通史》,清一色1300元新书。

收入囊中:

又如《西洋全史》22卷,国内没有出版。二手书卖到2000左右。我2014年就找到了。

诸如此类的,对于书的热爱,让我搜寻不已,也让我找到了一些宝藏。虽然是电子书,但是对于有限的人生来说,能一览电子版,也足够了,就如一则广告所说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们对知识的热爱,不应该被一方势力所独占。对此,我构建了近300G的的个人电子图书馆,并且做了简单的归类:

网上涌现那么多电子书资源不是没有原因的。文字和书籍,一直都自带光环。以前文字和书籍,是皇权阶级的有力统治工具。随着印刷术的发明,造纸术的普及,知识大幅传播,提高了人民的知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现代社会,发明了打字机,电脑,互联网,电子书席卷全球,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进入21世纪,电子信息泛滥,人们对信息唾手可得,让知识变得更加廉价。但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经典、著作、思想,仍然散发着人文的光辉,正如虽然船上装备了先进的导航设备,但是灯塔的存在,仍然能为风浪中航行的船只,带来定心丸式的精神镇定作用。

窃以为,知识产权是要保护,但是不能作为阻挡知识交流的护城河。现代出版商,应该平衡商机和人文关怀,多引进一些经典的书籍,再版一些有价值的作品,让更多人,特别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接触到优秀的读物,汲取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我也呼吁更多的市政机构,能够重视社区图书馆,将更多经典,难以个人购买的书籍,引入更多社区。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价值。

如果有更多更容易得到的书籍渠道,有更加优质的作者读者良性互动和利益共生模式,我相信一定能产生一种既可以保护作者,也保护读者的模式。毕竟,作者和读者都是凡人,都需要吃饭,也需要发展。

以前最喜欢逛的电驴,有价值的链接早已灰飞烟灭。现在最爱逛的百度网盘,资源也很多,在知识产权的大潮下,估计即将进行巨大的转型。其实,有识之士应该了解到,国内对电子书籍的巨大需求,构建一个普惠性的电子书库,其实是有市场的

如果能将市场上的所有电子书资源汇集在一起,创造好的运营模式,让读者和作者都能享受到知识传播的红利,那么世界上像我这样的“走私式”电子书收藏者,就会越来越少。

我希望,读书人都能光明正大,磊磊落落的。这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