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补气补血,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医: 从不同的能量形态理解

 jinasdhxz19ade 2021-03-11

中医的补气补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各行各业都有专业人士,不是内行的人很难深入地了解其知识理论,特别是一些比较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

中医就是这样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看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祖祖辈辈都能对中医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但真正懂的人又少之又少。

用现代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说。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气血理解为能量。

气就是直接参与生命活动的能量,比如现代生理的葡萄糖分解产生ATP释放的能量。

而血则是能量的另一个形态,是转化能量的原料,也就是能量物质,类似糖原、蛋白质、脂肪等,当身体需要能量时,糖原、蛋白质、脂肪分解,产生葡萄糖。

从气血角度来看,人类一切生命活动都在气的直接参与下完成,无气则身体无法动,脑袋无法思考,肺无法呼吸,心脏无法跳动;而这个气的来源是从血中化生而来,血相当于是储存能量的仓库,当然这边说的血不完全是血液,血液中的成分很多,不只是单纯化生气的血,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也属于血的范畴,因为这是津,津血是同源的。

气足则能生血,血足则能化气。

所以气血常放在一起论述。

补血的时候适当补气,补气的时候适当补血,可以更快更好地补充气血。

既然气血可以相互化生,补气或者补血只要取一样就好了吗?

补气不等于补血,补血也不等于补气。

每种药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善于入肺,有的善于入脾,有的善于入肝,有的善于入肾,有的善于入气,有的善于入血。

既然有可以明确补充的药物为何要通过身体中转一下,把气变成血,或把血变成气呢?而且气血的转化也是会耗气的。

另一方面,如果气血转化出现问题呢?

当气虚需要补气时,通过血液化生气是不及时的,平时养生时是可以,身体慢慢自身调整就好,但身体有疾病时,这种转化功能本来就弱,甚至转化出现问题,比如营卫不和。这就只能各补各的了。

常见的补气药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等;常见的补血药有阿胶、枸杞、黑芝麻、熟地等。

这是我对“补气补血”的一个简单科普,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关注,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