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媳写小说《刘志丹》,为何引起轩然大波,三度下架至今尘封?

 laoyu2012 2021-03-11

刘志丹,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36位军事家”之一。陕北根据地为长征之后的中央红军保留了硕果仅存的一块“落脚地”,刘志丹的历史功绩一直为人称赞。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山西柳林县三交镇意外阵前牺牲,年仅32岁。

弟媳写小说《刘志丹》,为何引起轩然大波,三度下架至今尘封?

李建彤,原名韩愈之,河南许昌人,自幼爱好文学,1936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1937年赴延安,是刘志丹的弟弟刘景范之妻。

1956年,工人出版社拟定了一个出版刘志丹传记和回忆录的选题。文艺组编辑王勉思,之前看过《刘志丹太白收枪》一文,是刘景范在李建彤的协助下写成,刊登在《星火燎原》上,反响很好。王勉思便请李建彤来执笔《刘志丹》。

时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李建彤,专门请了创作假,由王勉思陪同做助手,查阅了大量的党史资料,两次到陕甘老根据地,走访当年的妇救会员、运粮员、兽医、马夫和老红军、老赤卫队员等,以及从陕甘根据地走出来的多位高级干部。

弟媳写小说《刘志丹》,为何引起轩然大波,三度下架至今尘封?

1959年春,李建彤写出第二稿,约30万字,书里全是真名实事。出版社研究后,决定改写成历史小说,其中涉及人物,除烈士用真名实姓外,其余一律用化名。

李建彤又赴陕西补充采访,于1962年春写出第五稿。

1962年夏,李建彤把《刘志丹》第五稿样书,送给适逢到北京出差的中共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审阅 。

阎红彦,陕西安定 (今子长县)人,早年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一起创建了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1955被授予上将军衔,是西北红军中军衔最高的将领,以刚直敢言著称。

弟媳写小说《刘志丹》,为何引起轩然大波,三度下架至今尘封?

阎红彦粗略看过稿子之后,便摊开纸笔,给李建彤写了一封信。

写一些合乎实际、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回忆刘志丹或其他同志,这是好的。你写的《刘志丹》 , 我抽看了几篇,这事实上是用小说形式总结了西北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就不能不涉及许多原则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由中央做结论的,一个作者是负不了责任的。你的文章很多原则性 问题与历史不符,因此不宜发表。

阎红彦在信中所说的“许多原则性问题 ”,就是中共党史上所谓的“西北历史问题 ”。有关当事人对其中的一些史实和个别是非,长期存在不同意见。对于这个问题,党中央曾作过决议, 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李建彤对阎红彦的意见未予采纳 ,《工人日报》于1962年7月28日开始连载这部小说第六稿的部分章节,并加了按语推荐此书。

于是,阎红彦在8月17日,9月3日两次致信中央办公厅并书记处,谈了对这部小说的看法。

第一,小说采用了高岗对西北革命历史的夸大说法,书中有些情节是在美化高岗,为高岗翻案。

根据历史记载,阎红彦和高岗之间,有过尖锐的分歧。

1932年,陕甘游击队攻打临真镇失利。担任主攻的五支队长阎红彦,向陕甘游击队队委会反映,负责掩护的三支队二大队政委高岗,带领十余人临阵脱逃,致使攻入镇内的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伤亡七八十人,被迫撤出战斗。

高岗声称自己是被战士架走,不是临阵脱逃,最后被刘志丹保了下来。阎红彦在七大后向刘少奇、任弼时作了汇报, 还要中央留档。

第二,小说拔高了刘志丹的形象,把本来是乡绅、团总的刘志丹父亲,硬写成是支持打土豪分田地的正面人物,甚至还说读中学的刘志丹,就提出了“中国到何处去“的问题。

第三,随意贬低另一位西北根据地创建人谢子长,以及其他老同志。

在信中,阎红彦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索引式阅读法,列出了一张小说人物的对照表,还有一些人物的背景和简历。同时,他还列举材料,证明小说中的罗炎就是高岗。

康生看到这封信后,就独自给小说定了性:“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文艺的写作问题,看来是带有政治倾向的。”

这时,李建彤才知道,她的小说惹了麻烦,甚至是给别人惹了祸。9月6日,李建彤写出了一份关于小说中几个人物来源的说明,进行申辩。

她解释说:小说中的个别人物使用了真名,其他人物都是借用各方面材料综合起来虚构的,因此,都要比原来的人物高一些。

然而,这个时候,不管作者怎么解释,小说《刘志丹》和它的作者,以及一些无辜的人,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一场漩涡中。

9月22日,康生任专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对小说《刘志丹》案的审查工作开始。

康生在专案会议上,传达了有关精神:

“有的人是用枪杆子杀人,有的人是用笔杆子杀人,不要小看小说、文艺作品。小说《刘志丹》背景不那么单纯,我看也是找我们算账的,是算账派。”

1966年5月,专案审查小组写了一份《关于〈刘志丹〉一书的审查报告(草稿)》,提出了审查意见。

第一,伪造党史,把陕甘根据地写成了中国土地革命的“中心'和“正统'。

第二,“企图以他们的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小说中的人物罗炎就是高岗,是“为高岗翻案'。

上万人受到处理和株连。

刘景范被逮捕入狱。李建彤被开除党籍,监管。

工人出版社的社长、编辑等,被关押、下放。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拨乱反正。1979年8月,中央为受小说《刘志丹》牵连的所有人员平反。

1979年,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刘志丹》第一卷。

弟媳写小说《刘志丹》,为何引起轩然大波,三度下架至今尘封?

据李建彤的女儿,音乐家,作曲家,作家刘索拉介绍,后来她母亲把第一卷重新修改后,又写了二、三两卷,在1984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但数量很少,在旧书市场上价值不菲。

在该书的序言中,李建彤写道:

需要强调的是:

一、这部书是关于刘志丹一生经历的小说,而不是党史。因此,也就不给任何人物排座次,人物不分一、二、三。

二、这部书只写刘志丹的人生历程,不是写刘志丹的家谱。

三、这部书写了军事斗争,也写了其他斗争。

四、这部书的体裁是小说,但它的大事件、大人物是真实的、有根据的。

弟媳写小说《刘志丹》,为何引起轩然大波,三度下架至今尘封?

小说一面世,依然引起许多老干部的不满。

1986年1月3日,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冯文彬主持召开座谈会,讨论几位老干部就《刘志丹》这部小说写给中央的信。

与会者一致认为,这部小说确实存在严重错误,主要是违背中央文件精神,同中央解决西北历史争论问题的方针相悖,对历史人物任意褒贬,对被贬者的某些描写也违背了党的原则。

中央办公厅决定该书立即停止发行,并对作者进行严肃的批评帮助和适当的处理。

2009年12月,江西教育出版社公开发售小说《刘志丹》三卷本。

中央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这一事件。主管部门按照1986年中央文件精神,对相关责任人作了严肃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