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模仿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写了首诗《寄邓道士》,不料被后世批的体无完肤

 qiangk4kzk8us4 2021-03-11

唐朝那么多大诗人,因为成名有先后,所以,不少诗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比如李白的偶像是孟浩然,而李白又是杜甫的偶像,元稹则对杜甫极为推崇,白居易则视韦应物为偶像。相比仗剑去国的李白,韦应物的一生可能更富有戏剧性。

韦应物是个十足的官二代,因为家庭的原因,他得以担任皇宫侍卫,而且是唐玄宗的近侍。仗着背景深厚,韦应物年轻的时候没少惹事。

打击斗殴是家常便饭,甚至还窝藏过亡命之徒,街上的百姓一看到韦应物,就如老鼠见了猫一般。

而且年轻的韦应物不学无术,大字不识得几个。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到了蜀地,韦应物的家庭也出现了变故。由此,他开始立志读书。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嚣张跋扈的“二世祖”,竟然能够成为和王维、孟浩然齐名的大诗人。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浪子回头吧。

唐军平定叛乱之后,韦应物先后在各地为官,并且喜欢拜访隐士、宴饮名流。白居易少年时期,见到过韦应物和一群文人雅士出游,非常倾慕。当时韦应物的诗,并不被看好,但是白居易认为,韦应物的诗,以后定然会为人称颂。

果不其然,唐朝的山水田园派,后世公认“王孟韦柳”成就最高。

韦应物曾任滁州刺史,在这里,他与全椒的一位道士互有往来,并且曾有一首赠寄给他的五言诗非常出名,叫做《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斎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诗极具古韵,冲虚淡泊。韦应物待在衙署的房舍中,感觉非常冷,由此,想起了山中与他交好的那位道士。第一句平淡清冷,第二句的“念”字,突显温情。

接下来的两句,韦应物想象着道士的日常生活:他住在山中,什么都要自己准备,这么冷的天,道士需要前往山涧底部打柴。打完柴回来,随便煮一些野菜粗粮。

“白石”是用葛洪《神仙传》中的典故,说曾经有个道士“煮白石为粮”,被称为白石先生。

念及此处,诗人便想着持一瓢酒,在这寒风凄雨的夜晚,带给友人一丝温暖,给他一点安慰。看到两句,或许很多网友想起了“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其实,这句网络流行语原版也是韦应物的诗,出自《简卢陟》“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看来韦应物对这两句诗非常自得,在自己的诗中运用了许多次,并且还有不同的意境。

最后两句,诗人联想到道士所居住的深山。山中空无一人,唯有落叶满堆,去哪里寻找道士的踪迹呢?这两句即点出了道士生活环境的清苦,也从侧面写出了山中的空幽,最后心中的对好友的关怀,也无处停落。

整首诗平淡自然,然而诗中又有一种真挚的友情。《批点唐诗正声》道:全首无一字不佳,语似冲泊,而意兴独至。

苏轼也是非常推崇韦应物的,对于这首五言诗,苏轼还模仿了一首。诗名都很类似,叫做《寄邓道士》: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苏轼这首诗,是和了韦应物的韵。前两句的意思,与韦应物的“一瓢酒”差不多,苏轼换成了茶。三、四句的道士形象,有些潇洒不羁,比较理想化,像是小说中的世外高人,魏晋时期的名士。

“幽人”句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最后紧切“空”的意境。苏轼此诗也是佳作,然而过于直白刻意。所以后世很多学者,对此诗大加批判。有些说的比较委婉的如《岘佣说诗》:

东坡刻意学之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

《彦周诗话》则说:

这样的绝唱,东坡“不当和也”。

言下之意,是苏轼自取其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