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润三的故事||范庆平

 河南文苑 2021-03-11
张润三的故事

报告文学  范庆平

张润三,名汝霖,字玉吴,号润三。他生于1901年农历11月17日,马村区范张弓人。
他从小聪慧,淡薄名利,矢志爱国。他初上私塾时,启蒙老师是张效龄,东韩王村人。在同学们中间,他年龄最小,从认字到背百家姓和三字经,他接受能力最快,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小学的时候,在修武城隍庙,老师是黑岩村的司源先。同班学生中,他和平窑村的刘世远学习的最好。1920年,张润三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王芸青,老师  文莆。当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张润三多次参加诋毁日货运动。从思想上反对吴佩孚,同情冯玉祥。
1924年暑假,张润三考入北京中法大学,与陈毅同为文学院同学。这个学校是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用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后与北京大学合并。1925年经常经常文熙、路友于介绍,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北京市党部设在东城翠花胡同八号。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期。陈毅是市党部执行委员,张瑞三是第九区执行委员。1925年秋末,张润三受中共北方局李大钊委派,同好友韩轶吾(修武磨石坡人),来修武组建:国民党修武县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参加的学生有孟乐轩、刘子宽、张向毅、武侠生、王洁亭等10数人。提出了“打倒军阀” “ 支援北伐” “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神的政治口号。成立了修武县农民协会。
1926年,张润三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牺牲的同学很多,原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纪念刘和珍君”,背景就是“三·一八”惨案。同学们包围了段祺瑞的政府,火烧《晨报》馆。捣毁教育局长章士剑、警察总监朱深、财政局长李思浩的住宅。高呼“打倒军阀”建设民国政府的口号。这次学生会运动,规模浩大,影响广泛,历史上称之为“首都革命”。1927年,李大钊、路友于等20多人被捕,惨遭杀害。为了安全张润三转回到河南开封与张傧生(修武延陵人),王冬珍等人,开始筹备国民党开封市党部。当时任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开封执行部委员,兼任“河南工人”月刊编辑。
1928年,张润三到北京任“新民半月刊”编辑部副主任。1930年,他到潼关,恰逢碰到吉鸿昌也在那里,经冯玉祥部李世军介绍,给号称铁军的吉鸿昌当了秘书,后来当了政训处长。部队曾在杞县和蒋介石的主力陈诚的部队展开了几个月的激战。
1932年,张润三被张  生推荐为焦作中学校长,他的好友韩轶吾任扶轮小学校长。他二人虽为国民党修武创始人,在思想上倾向于共产党。在这两个学校的教职员之中,大部分都是革命青年和地下党员。如李跃宪、周英学(修武周庄人)。张向毅、张序宏(天津人)等。李跃宪是予北特委书记。共产党人在焦作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在1934年秋,因中共河南省委李新民被捕叛变后,出卖了焦作党组织。保安团于一天深夜突然包围了学校,带队的威逼张润三,要他交交出李跃宪。张润三,和敌人周旋了两个多小时,等李跃宪脱险后,他才放了心。可是,他却成了怀疑对象,敌人白天黑夜盯着他。最后到年底被免了职。
1935年,张润三到北京宋哲元部29军宣传处工作。七七事变后回修武,经李跃之弟李秉才介绍,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和张向毅、崔斌武为一个党小组。张向毅让他到行政专员郭仲槐处当秘书,兼做郭的工作。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情况。
1938年正月18日,日军侵占焦作,张润三、张向毅、韩  吾、武侠生等配合修武县中心县委书记程明升,积极组建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得到了国民党驻军95军,师长罗奇才的支持和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的承认。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修武县各界代表会议在大东村召开,选举程明开为县长,张润三为武装科长。这是河南省最早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县政府。组织扩充了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筹集军粮和物资,并在镇压汉奸匪盗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1938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故意制造摩擦,制造了历史上称之为“许·河”事件,杀害500多名共产党员。从此,修武的党组织活动,由半公开转入地下。
1939年1月,抗日爱国的民主政府人士张润三、武侠生、秦超、刘子宽、王洁亭等安全转移。但张润三的家属却遭到了反动派的毒打和审讯,张润三的大嫂马氏和家人苏氏都被打得遍体鳞伤。

中心县委根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攒力量,以待时机”的精神,张润三把八路军工作团任雷远介绍的修、博、武中心县委书记范华化名为张敬之,以聘请家庭教师为名接到家中。领导周围各县对敌斗争。为了保护范华的安全,张润三的父亲、大哥、三哥被日军追杀,先后去世。
1942年遭受旱灾,43年又遭煌灾,粮食颗粒不收,饿死的人无数。张润三在粮食奇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中心县委和山上的同志筹粮筹款,购买食盐药品送到山上根据地。
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大多数在晚上,在张洞山家坟地的柏树下,让自己家里的人站岗放哨。并在坟地的一个石供桌下,隐藏了一个小石窝,作为情报的转送点。张润三的两个侄儿张敬业、张静师,也被转成地下党员,为革命事业,多次遭到敌人的毒打。
张润三不仅让自家的人为党组织站岗放哨,在村中还发展了8个地下交通员。赵志来、刘铁头、张福全,他们在往新乡送情报回来的路上被捕,敌人对他们用坐老虎凳,洛铁烫,灌辣椒水,气油烧等,但他们宁死不屈,牺牲在敌人的监狱中。
有一次,范华不幸被敌人抓走,同时还有村中的七八个人。敌人因张润三在国民党中很有影响,张润三又马上找到在敌伪工作的张敬业,上下左右活动。敌人的头头为了贪财,向张润三要粮食和大洋,张润三为了营救同志们,跑到孙氏和武陟木兰店毛氏两位妻子的娘家,借来银两。才把范华和同志们营救出来。文革期间,广东造反派组织曾多次找张润三,要他证明范华被捕后曾出卖过组织。可是,张润三义正言辞的说:“范华被捕,是我们营救出来的。他后来又在马界被抓,只是偶然巧合。范华是个好同志,不是你们说的叛徒。我证明范华和后来接任的米光华及中心县委的同志,在最艰苦的斗争中,一直到解放前后都很安全。党的领导和组织都没有遭到破坏。”
中心县委两任书记,前后有五、六年住在范张弓张润三的家。均没遭受过什么损失。他们的工作和衣食住行,全凭张润三一家老少料理。解放后他们都成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范华回来过两次,指着张润三的儿子张敬华的头说:“你这个小家伙,我可没少背你玩呀!”
1941年,张润三到南京,任汪精卫的东亚联盟监事会秘书,组织部二处处长。1943年秋,他从南京回来,他向张向毅和崔兴来汇报了在南京期间脱离了党组织的事,张向毅跟他说,就让他以一个民主人士的身份去为党做工作。派他到淮海省郝鹏举部去做策反工作。张润三到郝鹏举部后,任训政院副院长。鬼子投降后,郝鹏举被蒋介石改变为6路军。郝鹏举任总司令,张润三任总司令政治部副主任。在那时候,张润三结交了思想进步的二师师长张奇和他的秘书。两人均为地下党员。并通过他二人将有关情报转送给陈毅,在张润三和地下党的努力下。促成了郝鹏举在1946年1月举部起义。但事后郝鹏举脚踩两只船,拒绝改造部队。陈毅劝他到延安学习,他害怕共产党吃掉他的部队。
1947年7月,郝鹏举叛变,把共产党派去的干部全部捆绑带走。只有少数人脱险。当时张润三因在后方,被陈毅派人接了回来。在接回来的途中,陈毅和张润三,同坐在一辆马车上。因前边路上有集会,人太多过不去,陈毅站起来,立在马车上大喊:“我是陈毅,”老乡们自动让出一条道。陈毅扬鞭催马,把张润三接了回来。2月6日,陈毅率卫国清等部将领,将郝鹏举活捉,陈毅对郝鹏举做了一首诗:“教儿做人不做人,教儿不苟竟狗苟,而今府首尔就擒。仍自教儿为人狗。”
全国解放后,他回到了家乡。因家里的具体情况,被划成了富农成分。为此,他就以放羊为生,没有给党和政府叫过一声屈。1957年到河南人民政府参事院任参事,1977年起历任政协河南省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1984年作为起义将领,河南省委给他发了光荣证书。
张润三,一生不计个人荣辱,不争官,不爱财。于1998年农历12月15日无疾而终,享年98岁,他儿子为他写了一幅挽联:
仰高风历经三朝,一生坎坷效中华,
思亮节年逾百岁,言传身教示儿孙。
 
 他儿子张敬华  讲述

20213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