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大艳:保持安全距离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美国心里学硕士邓肯说过:1.2米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除非是你特别信任、熟悉或者亲近的人,否则无论是说话还是其他的交往,逾越了这个距离,都会让你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当然,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突破安全距离,或者说有限的空间把人们的距离拉近了,但拉近的只是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是无法拉近的。比如人们做地铁,有时不得不胳膊肘碰着胳膊肘,但并不代表俩人关系的亲近,只要一方到站出了车门,依旧谁也不认识谁。这时,很多人会觉得压抑和不自在,这就是安全距离在起作用。

不只人类有安全距离,动物们也很在意安全距离。一旦人或其它动物突破了安全距离,就有发动攻击的嫌疑,就要小心提防。

鸟儿很在意安全距离,那是它们能够安全逃生的生命防线。鸟儿在地上觅食时,只要你走近了它们的心理安全区域,它们就开始提防你。鸟儿很会察言观色,你若目不斜视,快速走过,它们并不会马上飞走,只是停止觅食,保持警戒,双眼死死地盯着你。一旦你走进了它们的安全区域,它们会马上跳远一些,保持安全距离。这时,你若停下脚步,甚至你多看它们一眼,也很可疑,若你再有什么动作,它们会毫不犹豫,马上选择放弃觅食,飞到附近的枝头,等到你走远了,再回到地面觅食。

偶尔也有例外的,它们不知道提防,你走近了,它们只是好奇而又迷茫地看看你,却不知道紧张和害怕,更不知道要逃离。它们都是一些出生不久的鸟儿,刚刚学会飞行,刚刚开始独立,它们少不更事,不知人心险恶。若是碰上想抓鸟的人,它们就可能会错过最佳的逃生时间。

叔本华用“刺猬困境”来比喻人类社交需保持的安全距离。寒天里,刺猬们想挤在一起取暖,然而挤成一团后它们会被彼此的刚毛刺伤,所以只能又散开;最后,它们找到彼此相距的最佳距离,既不会触碰到彼此,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彼此的温暖。

安全距离还随着双方关系的亲近程度而发生变化,关系越亲近,那么安全距离越小。

一般距离,360-750厘米,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礼貌距离,120-360厘米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私人距离,45-120厘米,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亲密接触,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0~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恋人之间。

不懂得把握安全距离,其实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有些人,初识就跳过礼貌距离,直接进入私人距离,好像多年的老友似的,往往会令另一方觉得不适和尴尬。很多销售人员常常为了拉近和潜在客户的距离而这样做,有时确实会有效果,然而负面效应就是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没有机会再约见他们。

安全距离,不只是针对身体安全的防护,还包括对信息泄漏的防护。个人及家庭财产信息尽量别让朋友以外的人知晓,这些信息若被别有用心的人知晓,会为个人及家庭带来安全隐患及财产损失。古语财不外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姓名、学校、班级及照片切莫轻易放到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QQ好友名录或朋友圈鱼龙混杂,会给孩子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旅游信息也要少发,倘若你把旅游地点或行程发在朋友圈,分明是在告诉你朋友圈所有人,我们外出旅游了,家里可能没人。你朋友圈里若有小偷,他们看到了,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们会在你回来之前放心大胆地把你家扫劫一空。你回来时,发现家里失窃,一定蒙了,一定很不解为什么会这么倒霉,孰不知正是你泄漏的信息害了你自己。

在网络发达、支付手段多样化、骗子横行的今天,保持安全距离就更有必要了,切莫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切莫轻易泄漏个人财产信息。再次呼吁大家保持安全距离,这不仅是礼貌和安全感的需要,也是保护好自己及家人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需要。

作者简介

彭大艳,笔名木香,江苏建湖人,现居苏州,公司职员。阅读兴趣广泛,爱好写作,想用笔向您倾诉所思所想,讲诉发生在我身边的不同寻常的故事。作品散见于《作家导刊》《温馨微语》《美文心语》《现代美文》等公众号及报刊、杂志中。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