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瞿军:老家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瞿 军

老家,永远是游子心中的一种牵挂。它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每到中秋月圆、春节来临,它更如一江春水撞击着心扉,召唤我归去,归去,回到故乡的怀抱,去感受那亲切的乡音、乡情,去重温那儿时甜蜜的时光。梦里,都是那条熟悉的小路;梦里,都是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

从二十多岁离开家乡牛华古镇开始,每年的春节,无论在哪个城市漂泊,总是怀着迫切的心情,想尽千方百计回到家乡过年,与亲人们团聚。今年,也不例外,早早做好了回老家过年的准备。

记得早些年父母还在时,回家过年的气氛很浓。父母提前一二十天便会打电话问我:“军儿,安排好回家了吗?什么时候到,要不要接你?”

随后又会反复叮嘱我什么也别往家带,家里所有的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年货、春联,从初一到十五那些吃不完的瓜果和食品,连我回去要盖的被子,母亲都准备好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姐弟三人,唯有我成年以后一直在外生活,从一个城市漂泊到另一个城市,基本上是春节才能回老家与父母亲人相见。所以他们格外牵挂,比对姐姐、哥哥多了一份用心。

小镇还是那个小镇,年味似乎要比城里浓,一样的到处张灯结彩,更多了彻夜不歇的鞭炮声。

从乐山转班车至牛华,一下车,扑面而来是沿街拥挤的人流,有闲逛的,有赶着购年货的,大人小孩依然像过去一样大多换上了新衣。最多的是摩托车、电动车,穿行在人群中,个个骑术精湛,偶尔不小心有些小擦挂小碰撞,彼此相对一笑,一声对不起便了事,一点不影响过节的好心情。遇到是某个熟悉的人,嗓门大声喊着新年好,一脸的喜悦。

沿大街两旁,卖年画、气球、鞭炮、水果和鱼类、小菜的摊点一个接一个,生意也比平时好许多。卖招手、豆花饭、豆腐脑、翘脚牛肉和串香的各种店铺,更是挤满客人,甚至排队等候,吆喝声一阵接一阵。

好不容易走完挤满人群的大街,回到熟悉的老屋。门前的那些黄桷树依然枝繁叶茂,原来儿时常去嘻戏玩耍的桔子林早已砍光,耸立起一幢幢新楼。只有老屋前那条名叫三街的小街依然保持着旧样,小街两旁的木结构老房子还存在许多,只是大多显得破旧不堪。牛华古镇原有九条小街,如今名副其实的大约只有这条小街了。

现在回忆起来,儿时的过年才叫过年,那才闹热。腊月二十几开始,家里开始宰杀鸡鸭鹅鱼,这些都是当知青的大姐和哥哥从乡下带回来的。父母带头,全家总动员,炒花生瓜子,泡糯米,蒸糕点,煮腊肉、香肠,都同围绕一个吃字忙得不亦乐乎。趁他们忙时,我抱着家里的大红鸡公,去跟隔壁邻居的打架。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着喝酒、烤火守岁直到凌晨,远处仍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

后来双亲相继去世后,姐姐、哥哥搬去乐山城里,老屋无人居住,很廉价地卖了。

这以后的几年,虽然每个春节仍回老家过年,仍要去老屋看看,可不知怎么,再也找不到儿时那种甜蜜的年味了。           

姐弟三人携家带口聚一聚,象征性的吃顿团年饭,便各自东西。我去找那几个老朋友叙叙旧,然后带着惆怅失落的心情返回居住的城市。

作者简介

瞿军,居四川绵阳。发表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数百篇。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旅行》、小说集《桥头堡》。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