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霞:天安门前的爱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晨 霞

金秋时节的天安门前,东方还没有出现鱼肚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已经迫不及待地鱼贯而入,势不可挡。他们伸着脖颈踮着脚跟东张西望着,不停地举着手机或相机拍着照,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啊”或“哇塞”的惊叹声,呼朋引伴地强占着最佳位置。
当万道金色霞光从东海里射到蓝天白云之上又折射到地面上时,人身上、建筑上、柏油路上、人行道上和天安门广场的石板上,都像渡上了金黄,从脚下一直延伸到远方,乃至天空之上。人群仿佛也受到了这金黄的感染,开始骚动起来。有的孩子在母亲怀里昂着头,有的孩子坐在父亲的肩上,还有的站在父亲的肩膀上……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吵着要摘天上星星的情景,父亲就是这样把我捧在手心并举得高高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孩子愿意登高,父母愿意把孩子捧上天,他们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样,诠释着爱,作出“什么是爱”的最好回答。
旁边一位白发苍苍蹲在地上的老人,老伴把孙子放在他肩上后,他的手紧紧攥住孙子,老伴的手紧紧地攥住他;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孙子,老伴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他。就这样,在他攥着他她攥着他的攥着的纽带中,在他盯着他她盯着他的目光中,他们颤抖着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孙子高兴地拍着巴掌,祖辈高兴地绽放着金光。
“看到啥了?”老人因脖子后有孙子而头向前伸着喘着粗气问。
“啥都看见了!”孙子头向上向前伸着眼里放着金光地答。
祖母在一旁仰望着他们俩,虽然没说一句话,却用行动把爱完全表达。
旁边一位母亲摇晃着怀中熟睡中的孩子,一会看着前面人头上的蓝天、白云和金光,一会看着怀抱中几个月的娃,焦急地喊着:“醒醒,快醒醒,马上升国旗啦!”
“你挡着我了!”一个童音突然在耳边响起。
“对不起……”
“对不起!”肩上驼着女朋友的男青年和他的女朋友齐声道歉。
“来啦?”
“来啦!”
“出来了?”
“出来啦!”
“哪里呢?”
“在那!”
……
人声鼎沸,整体引颈向上。人们高举着手机和照相机,直恨自己个子太矮了,手臂不够长。突然,骚动的人群静止了!空气凝固了!几乎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歌声响起!
一面红旗在冉冉上升!
一张张脸上的金光在慢慢散去,取而代之是一种庄严神圣的表情!
他们仰望着,仰望着,像孩童仰望着母亲一样,在金秋的季节里,挥舞着双臂传递着睡醒的雄狮虎啸般的信息——为正在崛起的中华竭尽全力!七十年前,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在这片大地上爬雪山过草地抛头颅撒热血绘染成一面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冉冉升起,不再沉默的岩浆喷薄而出,似火的热情绘成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直至今日,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一直在耳边萦绕着,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更加团结努力——那腾空而起的火箭呼啸而上的场面,那航空母舰试水成功溅起的浪花,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不可思议的量子技术,那对恶势力“不妥协不退让”铿锵有力的自信呼声……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就是力量的源泉!眼前这颗颗高昂的头颅,这一双双饱含激情的眼睛,这一双双高举热情的手臂,这一声声叱咤风云的呼声,这一颗颗激情澎湃的心脏……汇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汪洋,推动着中华的巨轮,“前进,前进,进!”

作者简介

晨霞,实名杨梅英,又名映红,麦香,栗梅,玉竹,河南夏邑人。夏邑作协理事,商丘市作协会员。河南省《大河》签约作家。作品多见网络。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