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平县夏里村完小——一个神秘的红色学校

 清风一缕了无痕 2021-03-11

早就听说安平县曾经有有一所夏里完小,虽然学校时间不长,却走出了将军、部长、知名作家,传说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曾在此驻足,著名作家孙犁曾在学校上课,当时冀中军区负责人吕正操、程子华也曾在此开展工作,讲演抗日救国理论。

1993年初春,一位从北京来的老人来到东刘店小学,对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夏里村完小可不是普通的小学, ,你一定要把夏里村小学办好,把当年的学校精神多给孩子们讲一讲,什么时候也要有,不要忘。”临走时,在操场上,又是拍照,又是观望,虽然没有当年的痕迹,但对这片热土仍是眷恋,依依不舍,离开时自豪地对自己的孩子说,这就是我常讲的夏里村完小。

这位老人就是任允中。资料显示:任允中(19172013.10.20),男,河北省安平县任庄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军职离休干部,原政治学院政治部顾问。

那么,这所夏里完小又是怎么样神一般的存在,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近日,我走进了这所小学,听东刘店村村民讲述了夏里完小的传奇故事。

据多年研究村史的该村村民赵三介绍:东刘店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永乐三年,滹沱河从冀州改道安平,把安平南北分开,河的北岸有张店、寺店、刘店、赵店等村庄,这些村庄古称琉璃瓦店。抗日战争时期改称夏里村。夏里村距安平城隔河30余里,和博野、蠡县、饶阳、安国亲密相邻。这一带,村密人多,形成了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文化特点。

日寇占领安平县城后,安平县的最高学府北关高小转移到夏里村,和原有的琉璃瓦店初小合并为夏里村完小。年龄大一点的学生来自深、武、饶、安、博、蠡等各县。

夏里村完小的前身是民国初由陆孝三督办(陆孝三,南二合人,是著名美籍华人牛满江的恩师)教书先生有张店宋法曾、刘店刘奎元等,当时只有小学班,自安平北关高小迁入后,增设了几个大班,学生来自周边不少县市,,校长有共产党人任允中,教师有:赵津,张奉举等,来校讲过课的有汪东兴,讲的是《拒鹿、驱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鹿指的是鹿仲驎,当时是民国河北省主席,亲日派、驻冀南一带;,指庞炳勋,国民政府,河北省冀中负责人)。著名作家孙犁讲的是《怎样写好冀中一日》,当时冀中区的负责人吕正操、程子华住在赵三家,赵三的父亲是共产党员,抗日坚决分子,吕正操常常在学校给学生们讲解动员抗日救国的道理。

当时夏里村高小名副其实的成了冀中抗日的几个策源地,抗日救国的运动在此搞得轰轰烈烈,一大批优秀青年汇集此地,鼓舞了冀中人民的抗日士气,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因此这所学校被日本鬼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2,日寇调集重兵,围剿烧毁了学校,幸亏及时得到消息,学校师生在党的领导和当地群众的掩护下,安全疏散,无一伤亡。房子烧了,教师们带领学生在新的地点坚持学习。

据这个村97岁的刘振海老人讲,当时他就在夏里完小上学,清楚的记着是安平县任庄村的任允中在此当校长,他大高个,爱吹笛子,人真的很好。而且写出《博陵血》的饶阳籍作家李克明也曾经在这个学校就读。

夏里村完小为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大批栋梁,如原66军军长刘正,原河北省党校书记兼校长赵津天就在这所学校。他们带着理想,奔赴各个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1945,日本投降后,改名为东刘店小学,有两个复式班,后又增设高小班。1966,东刘店小学增设了初中班,1982年初中班合并到张寨后,成为五年制完全小学,辐射五个自然村,1999年改为六年制完全小学。

在这里要提一下现在的校长赵俊杰,他是曾在夏里完小任职的老师赵津天的儿子,他毕业于武汉空军学院,八十年代主动要求回家,当了东刘店小学校长,当时学校面临被撤销的结果,是他东奔西走,多方游说才保护了学校,他常常对人讲,这里有一种精神,需要传承,他逢人便讲这所学校的前身——夏里完小的故事和荣光,经常搜集夏里完小的故事资料,后来在一份资料里果然看到了清楚记载:日本占领安平县城后,安平县委以北关高小为掩护,在夏里村办公。

而今这所小学一进门便看到校史牌,上面记载着夏里完小的光荣历史:在安平县东北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所小学——夏里完小,它始建于1936年,这所染指红色记忆的学校,走出了国家领导人,还有不少部长,将军,知名作家、记者等国家栋梁之才,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它将继往开来,培育创新性的进步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增添富有活力的青春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