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口历史风貌区改造升级,这四大特色是保护城市文脉肌理的基石

 城市文化观察 2021-03-11

汉口历史风貌区是武汉城市文化根脉所在,改造面积大、涉及历史建筑多。围绕提高城市品质、体现城市特色、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来立足推进旧城改造,真正让老旧街区变活,焕发新的生命力。坚持科学规划,修旧如旧,保护城市文脉肌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留、改、拆并举,传承历史文化,创新市场化融资机制,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汉口历史风貌区规划范围北达京汉大道,南抵沿江大道、西起友谊南路、东至黄浦大街,总面积为5.81平方公里。其中江岸片区规划范围面积3.35平方公里;江汉片区规划范围面积2.46平方公里。自5月份启动改造以来,已编制完成《汉口历史风貌区实施性规划》成果,策划有8个主题片区,其中5个片区(江岸区三阳设计片、青岛文荟片、兰陵博览片,江汉区江汉繁华片、清芬潮流片)为先行启动片;制定了规划项目库,分历史价值提升、老旧小区整治、公共空间提升、市场开发、市政设施等5类125个项目,现已开工项目36个。

四大特色

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汉口文创谷)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市容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黎黄陂路已经成为汉口的一张新名片,青岛路片区的景明大楼、圣教书局等历史优秀建筑已修缮一新,百年平和仓即将开园运营。历史建筑如巴公房子等修缮一新出现在市民面前。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已经成为武汉人找寻老武汉记忆,国内外游客领略近代百年风云的风景地。

百年前武汉国际化历史的记忆

    青岛路片的花旗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的金城银行、江汉关大楼、汉口大智门火车站、汉口美最时洋行大楼等百年老楼,见证了百年前武汉就是金融机构林立、世界商贾云集、江汉朝宗的圣地。

武汉“里分”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大智路片的保和里、保安里、德润里、云绣里,一元路片以及“八七”会址片等都保存有大量里分建筑,体现了武汉近代里分建筑风格,是里分文化的主要代表区域。

各国风格建筑的博物馆

    一元路片的德式建筑、六合路片的日式建筑、以及俄式的巴公房子等建筑,构成了可以和上海外滩媲美的各国建筑展示馆。   

近现代革命历史博物馆

    “八七”会议片区有八七会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等革命史迹18处,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有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汉口吴家花园等近现代历史建筑,每栋都仿佛述说着一段近代的历史。

    综上所述,“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最集中体现武汉近现代史的集中地,可以说是近现代武汉文化和历史集中代表之处。一个“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一部中国近现代百年史。

近期动作

江岸、江汉区主要依托中山大道、江汉路,平和打包厂等,统筹艳阳天、华发片和嘉里片等已建、在建市场项目,通过产业策划和导入,全面激发项目区产业功能活力。

洞庭街和鄱阳街交汇处的“巴公房子”是老汉口最具特色的百年老建筑,是“兰陵博览片”的标杆项目,江岸区已全面完成住户腾退。武汉旅发投集团作为汉口历史风貌区的实施运营主体,通过房屋本体的修缮改造和产业策划、功能定位,拟引导国际顶奢品牌和时尚活力商业落位,带动片区整体高端产业升级。

以“巴公房子”重焕生机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将推动解决“兰陵博览片”片区停车配套问题,全面优化区域交通格局,更新片区历史建筑风貌,营造街道广场公共空间体验,注入特色建筑时尚活力元素,实现片区城市品质全面升级,打造融合历史底蕴与时尚生活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从巴公房子往前便来到中共'’八七'’会议会址。这栋房子,原为英国人建造的公寓——怡和新房。1927年8月7日就在二楼的一间房内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大楼建于1920年,混砖结构,高三层,面积约523平方米,西式建筑风格,以壁柱分隔开间,阳台、柱头、檐口、女儿墙均有西式装饰。我去时是中午,里面空无一人,沿着那百年历史的楼梯、木枎手上行,我仿佛听见代表们匆匆的脚步声…

建议

引进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专家团队进行充分论证,专项规划,并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定。力求做到起点高,眼界阔、眼光远,确保城市规划的专业化和法制化,力求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原则规划和操作实施规划相结合,不留败笔,不因城市主要领导变化和好恶任意更改(如:汉口江汉关后面世纪江尚楼盘的超高建筑,严重破坏了江汉关的天际视线美,极显杂乱和压抑)。

江岸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汉口文创谷建设,要注重创新创意产业支撑,延伸创新创意文化产业链。一是可以大力发展文博观光业,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二是发展创新创意业。引进建筑设计、服装设计、 艺术策展、园艺设计、动漫创作、网络软件、工艺美术、文艺创作、文艺沙龙、书画和古玩收藏、包装设计等方面的高端品牌, 把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打造成武汉文化创新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形成具有浓郁艺术与文化气息的,融创新创意、商业金融、旅游休闲、文博收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历史街区的和谐更新,重现大汉口的花样年华。

建议在保护开发过程中,既要重视这些历史老街区、老建筑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要充分挖掘其“存史育人、鉴往知来”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还要注重诸如“汉秀”、“汉味小吃”、“湖北大鼓、湖北渔鼓、汉剧”、“剪纸、泥人、书画、茶艺、文博古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办好都市茶座剧场,商业开发复活“小桃园、四季美、老通城”、民众乐园等老字号,复活江汉饭店和长海大酒店,留住城市的文脉和老情怀。

既要坚持地方投入,又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项目上升到国家级层面,争取专项建设资金,争取纳入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长远规划,分步骤成片修复建设,形成“南有老汉口,北有大栅栏”的局面,力争打造武汉第一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汉口文创谷名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