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艺平台】罗朗:全球艺术家编码【1845】作品私赏【1956】(2021年02月18日)

 光发心语 2021-03-12

【中艺平台】罗朗:全球艺术家编码【1845】

更多有关罗朗作品雅赏结缘,请关注公众号“中艺平台”,搜索【罗朗】或【1845】

 杨参军:寄语罗朗(2012年2月20日)

 梅洛·庞蒂在描述塞尚的文章《眼与心》中,谈到了“塞尚的疑惑”,这“疑惑”包涵着两层意思:首先,塞尚决心从印象派所捕捉的浮光掠影中抽身,返回绘画所应有的“坚实结构”,但他坚持在不离开视觉感受的前提下实现这个目的。也就是说他要在自然直观中实现“普桑式”的理性。第二,他渴望揭示对自然的感受,但又拒绝使用以往已有的绘画经验和方法。这使得塞尚将自己放逐到了一个“荒蛮之地,”并在这里努力地拓展一片全新的艺术天地——它将直觉与理性、感觉与思想、眼与心首次完满和谐地融为一体。

罗朗作品编号【1845-017】雅赏

塞尚的经验对我们今日的绘画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因为在当下图像化的时代中,我们几乎遗忘了对自然的亲身感受的方式,进而丧失了用视觉观看世界的能力。

罗朗作品编号【1845-018】雅赏

罗朗的绘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展开的,他首先是一个用视觉观看世界的画家。早年在安徽工作时,他不断地行走在皖南的山村田野间,用自己的肉身感觉那里的春暖和秋凉,用呼吸去嗅出那温柔和熙的情素,因此,他的风景画中充满着一种亲近感。他的写生紧紧地扣牢自己的感觉,但又从来不是对自然的描摹,他用宽大的画笔和流淌的色彩挥写着对那片景色的感受,这感受时而明艳活泼,时而浓重坚实,时而温情柔棉,时而冷峻沉郁,他把自己的视觉与内心的体验较好的融为了一体。

罗朗作品编号【1845-019】雅赏

后来,他来到了上海,内心曾充满着矛盾,他渴望在上海这个文化发达的都市中得到更宽的视野,同时,他又深深的眷恋着家乡的那片土地。我想这心情是我们都曾有过的,不足为奇。但是,更深层的矛盾却时时地纠缠着画家的内心,那就是,我们真的能在写生中完成自己对艺术的终极追求吗?

罗朗作品编号【1845-020】雅赏

“写生”的行为在中国早已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我们现在美院教育甚至考前教育无不是这种方式,但它却因太强调功利性而让人生厌。这些年来,还有许多的艺术机构组织画家外出写生,这种“应景”的写生方式同样另人质疑,进而会使我们对“写生”行为本身发出疑问。

罗朗作品编号【1845-021】雅赏

罗朗在矛盾中开始了新的尝试,他曾试图抹去自然的那过于浮华的色彩,几乎以单色画画,他甚至拒绝直面不想看着对象而用记意去整合他心中的风景,他仿佛想用忘掉眼前那令人眩目的色彩的方式,而将画面变成一种宁静的幻影,这些风景和他在安徽时所画的风景有较大的变化。他也曾力图回避已有的皖南风景主题,潜心于旧上海的封尘的历史图片中,寻找那已经逝去的老上海的旧影,并以此使自己的风景画具有了某种“历史”的内涵和厚度。这些风景画同样是罗朗在内心的矛盾中所进行的耐人寻味的尝试。它让我们感到一个真画家对自己以往经验和模式不断进行批评和自省的勇气。

罗朗作品编号【1845-022】雅赏

但同时,我也想在此与老友谈了我对于写生的认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对“写生” 的一般行为所困惑,“写生”即可以如塞尚般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也可能深陷自然的表象之中无法自拔,“写生”既可以让我们如宋人般体会出山川内在的浑厚华滋,寻找到天地人神之间的精神深度,也可能只让我们得到一点肤浅的功利性。然而,“写生”的确是可能将我们带入对自然“体验”的基点,这“体验”能激活我们表达的热情和灵感,将我带入世界之中。

梅洛·庞蒂说,只有将我们的整个身体借给这个世界时,我们才能将世界描绘出来。我知道,罗朗的心仍牵着家乡的土地,前不久听说他已在皖南建了自己的画室,他又可以从自己热爱的土地上和熟悉的主题中出发了,我想这重新的开始一定更有了一份历练后的厚重和沉思,也会使画家重新回到视觉体验的源头,开始那永远困惑又永远令人兴奋的艺术旅程。

期待着罗朗更多优秀作品的问世。

                                        杨参军

2012年2月20日

杨参军,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曾任教于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艺平台【全球艺术家编码1956】

【声明】除有特别标注外,本文(及/或插图、配乐、摄影及摄像作品)之著作权由赵梅阳所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任何刊物、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发表或发布。

 [Statement] Except when specified, allrights of this article (including illustrations, soundtracks, photography andvideo works, etc) are reserved by the authors, Zhao Meiyang. No journal, media,website or individual is allowed to reproduce, link, repost or in any otherforms publish the work without permissio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