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有无数次选择和决策

 厚生学坛主 2021-03-12
       在生命的过往中,我们都曾经为一些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选择和决策为难过、苦恼过。小到今天上学走哪条路,有条路近一点,却不好走;另一条路偏远一些,但平坦得多。早上去菜市场买菜,一眼看去都是与昨天相同的品种,买什么菜比较好?甲菜老婆喜欢,儿子不喜欢;乙菜孙女喜欢,媳妇却不喜欢……大到快考大学了,根据自己的成绩,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孩子长大成人,谈对象是选择小张还是小李?退休后是在老家养老,还是跟着子女去陌生的外地?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紧逼,需要我们去解决。不同的选择和决策,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或者效果。
       出生在人脉根底丰厚、长辈见多识广的家庭,有些选择和决策可能会得到亲戚朋友之中的贵人和高人指点和帮助。万一自己的双亲本身就孤陋寡闻,社交与自身能力资源不足,那主意也只能由自己拿。决策的风险比前者大得多。尤其是那些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大事,做错了不可能重新来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些事情能让我们一辈子追悔莫及,遗恨终生。
       面对人生过程中的诸多疑难问题,有没有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决策思路和方法呢?答案是肯定有。
       擅长讲故事的美国科学家史蒂文·约翰逊用5年时间搜集了关于决策的各种案例,写出了他的决策学著作《远见》。史蒂文·约翰逊在《远见》一书中,集合了决策学领域的真知灼见,并跨学科搜集了不同领域在做复杂决策时的共同智慧,试图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决策流程,帮助读者们掌握做决策的技能。
       首先,要努力消除决策的盲点。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人,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时一个可能没考虑到的盲点,竟然就成了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诸葛亮在任命马谡担任街亭之战主将时,就没有考虑先帝刘备关于马谡喜欢纸上谈兵,不讲究实际,不能重用的遗言,而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军北伐功亏一篑。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独立军总指挥华盛顿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有一条能够直插美军军营侧后方的小路没能引起他的重视,就是这一个决策盲点,导致纽约全线失守。
       所以,要想做出科学决策,就要尽可能的减少决策的盲点,前期要对决策问题进行全方位、详细的研究,尽可能的收集足够多信息,克服自己的直觉和偏见,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不同的决定,不同的决定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结果。
       作者史蒂文·约翰逊还指出,备选方案的数量跟决策成功之间有直接的关联,没有备选方案的决策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功率,而最少有两种备选方案的决策,三分之二都是成功的。
       当然,无论我们在前期的调查和备选方案上花费多大时间,也不可能消除所有盲点,比如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考生的成绩,所以作者认为只要掌握 70% 的决策信息就够了,做过多调查会让我们犹豫不决,掌握的太少则会让我们决策失败。
其次,要预测未来,评估不同选项可能带来的结果。
       研究发现,在预测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财富、地位、智商、学历,真正起作用的是思考方式的开放程度。越是思维僵化的人,越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而且还会十分自信的一条道走到黑;而那些思维开放包容的智者,则会尽可能收集信息,思考各种可能性,不会用一个万能理论解释所有问题,决策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站在对手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对付自己,这样可以尽可能地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
       再次,我们应该了解做选择的一些主要流程。
       在我们尽可能找出备选方案,以及分别预测了不同选项的不同后果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
       第一步,我们需要衡量优先级。我们可以把所有想要达成的目标和相关选项写出来,通过目标的重要性,衡量选项的重要性。
       如果目标不重要,那么选项再多也不需要优先处理;如果目标很重要,那么选项再少再难,也需要着重处理。比如,你认为年轻的时候应该为成家准备充足的资本,那么你就应该先好好工作,而不是先谈恋爱找朋友。这叫做“先立业后成家”。
       第二步,我们需要计算风险。计算风险的目的,不是让你思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是需要你明白风险一旦发生,带来的后果将会有多严重。比如,有很多人在过马路时喜欢闯红灯,虽然司机会自行躲避,行人被撞的几率不大,但是一旦被撞伤可能结果就会非常严重。一个最为谨慎的做法,就是不要盲目相信概率,而是尽可能不做这类选择,哪怕概率非常小。
       第三步,我们需要减少不确定性。不管你多么富有远见,调查多么翔实、周全,也不管你多么善于预测未来,你也不可能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你只能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点,你不能只关注最可能的结果和你最想要的结果。因为你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会自然一厢情愿得认为事情会向那个方面发展,从而忽略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者你不太喜欢的那个可能。
       第二点,你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还有转圜余地的路径。你要有风险思维,世界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如果一个选择决定了就不能改,一旦遇到变故,你就会非常尴尬。决定了不能改的方案,收益总体上不如决定了还能改的方案。
        学习并掌握科学决策的流程和策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管多完美的决定,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也还是会面临非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你不断地学习,反复地实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一套科学决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