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案例研究来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木香草堂 2021-03-12

吴 军、胡先志

一、案例研究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性分析

案例研究(csse study)是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习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合作,进一步提高其辨识、分析、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用案例研究来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达标,教学内容就必须以《标准》为导向,教学方法尤其重要。在案例研究及其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案例研究能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真正发挥作用,很好地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吗?下面就来具体分析案例研究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性。

案例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具有高度的客观性。案例研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通过大量案例的研习,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和反思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产生对技术的应用意识,也有利于形成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的意识。案例中教育技术的魅力无处不在,无意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任何一个案例中都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设置能获得相关知识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去观察、去分析、去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借助案例对各种技能运用方法进行分析、讨论、辩论、提炼和反思,再加以及时的训练和强化,对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研究非常注重“实践”操演,在“实践”操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之前的准备和之后的交流、评价与反思,对应用意识的形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广泛和充分的合作、讨论、交流是案例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案例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技能和技巧会不断地得以培养和提高。案例研究实质上属于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可使学生形成科研意识。

案例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教学活动中为了迅速达到目标,技术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技术没有优劣和好坏之分,关键在于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标。用案例展示相关的技术应用,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和评价形成对技术的正确认识。

由是观之,只要充分发挥案例研究的优势,灵活、准确、科学地应用案例,师生双方积极参与,必能大面积的培养《标准》中规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它不仅适合于未来教师,也同样适合于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二、用案例研究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施

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采用案例研究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必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并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以下是实施案例研究的一般过程。

1.案例研究前期准备

首先,教师在需求分析中确定教与学的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终点目标应以《标准》为依据,然后再进行细化,使其更便于操作和最终的评价。其次,分析学生当前的知识和技能状况,找出开始案例研究之前学生应该具备而未具备的部分,以便在进行案例研究之前加以补充,为取得案例研究的成功扫清障碍。其次,在前两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精选,案例最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并迅速地达到目标。最后,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作好记录,对使用时机、问题预见认真考究。如果案例是文字材料应事先发给学生,再配以相关的信息资源支持,让师生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案例研究实践

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1)强调按照原设计进行教学,尽可能防止偏离目标;(2)根据学生在案例研究中的自我发现概念和运用概念解决案例的不同情况,不拘泥于原设计,随时机智地做必要的调整,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

案例的引入:

在进行第一次案例研究之前短而精的动员可获奇效,如何将学生引入到案例中,关键在于巧妙地运用问题或故事。比如“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行吗?”或讲一个与该案例有关的故事,目的都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案例研究实践:

以《荷花》教学设计为例。首先,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比如:该设计方案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明确而具体?教学的策略应用适当吗?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得当吗?教学评价及时可靠吗?总体上看这样设计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如果你作为该内容的设计者又将如何设计?

然后,师生共同确定问题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问题进行讨论。由于一个案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当把学生按异质结构分成仁5人的小组,按照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问题。各小组对每个问题分时段进行民主讨论,注意时间,教师要对各组的讨论情况作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小组讨论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在全班范围内开展讨论,实现思想共鸣,达成最后认识。

最后,总结评述,它是案例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完毕后,应先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补充。总结不仅面要广,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能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3.案例研究效果分析与反思

案例研究效果是教师课后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是不是费力不讨好?是否真正达到预先确定的目标?学生对这种形式持怎样的态度?等等。要得出可靠的结论必须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分析,而依据就是通过声、像、文字手段记录的所有内容。采用学生评课、教师自审、开展研讨等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反思。

(1)学生评课。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整堂课的效果怎么样应先由学生来评判,时间可安排在当次课结束或下次课开始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习活动中的创新度等。通过分析总结其过程得失,从中找出是什么原因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和帮助。

(3)开展研讨活动。研讨活动是教师们集体智慧碰撞的大舞台,是教师在课堂这个大舞台展示自己前后的小舞台,应经常开展。研讨活动应有同学科教师、相关学科教师、学科专家参与,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来研究案例研究过程,还可采用弗兰德互动信息分析法对课堂案例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形成创新性特殊案例。

案例研究以其启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案例研究必将成为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来源:教学与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