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休闲乡村不仅能满足休闲旅游者需求和当地居民品质生活追求,还能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双赢结果,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链不断延伸,真正实现农村人气集聚,产业兴旺和乡村的全面振兴。 休闲农业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型态在我国发展以来,各地已涌现出了多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如农家乐、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农业公园、农业嘉年华等等,最近“休闲乡村”经营模式又呼之欲出,那么,什么是休闲乡村呢? 休闲乡村就是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为支撑,以满足休闲旅游者需求和当地居民品质生活追求为目标的休闲农业新型经营模式。 休闲乡村不仅有乡村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的融合,还包括了农业、工业、商贸、物流、网络、服务、乡村文化、新型城镇化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总之,休闲乡村是以乡村产业为基础的一种休闲氛围浓郁、休闲功能完备、休闲产业特征鲜明的特色化新型乡村。 农村农业部网站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31个省市和5个单列市共有150个乡村上榜,每个省市至少有2个乡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农村农业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评选要求就是: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依托农业产业、乡村文化、村落建筑、民俗风情、生态资源、人居环境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以及消费升级的加速,2019年,浙江在全省首次推出了休闲乡村建设,要求3A景区村庄和美丽乡村精品村建成休闲乡村比例分别达到六成和七成。休闲乡村将成为浙江省乡村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平台。 休闲乡村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存在何种关系?其发展方向和路径怎样?为此,谈再红休闲农业专家团队认真进行了研讨,就新时代、新休闲、新产业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走向进行研究与分析,认为休闲乡村是美丽乡村发展的必然结果。 1、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村则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打造好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注入产业元素,发展休闲旅游。 多年来,各地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特色乡村为基础,推进连线、串点、扩片,打造特色乡镇、精品示范点。集聚化措施给一些乡村发展带来了诸多效应:乡村业态更为齐全、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综合开发效益更为有效、品牌知名度更为突出。因此,休闲乡村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乡村产业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乡村提质升级发展的需要 尽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值收入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休闲农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业态发展不平衡、发展动能不平衡;又比如,产业发展不充分、要素供给不充分、形态发展不充分;另外,诸如创意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性人才的短板也亟待补齐等等。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也有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到乡村旅游的人次虽然规模宏大,但多数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人均花费不到一百元。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这表明,绝大部分的乡村旅游还只是处于低层次的观光旅游,是来去匆匆的一日游、半日游。因此,发展休闲乡村模式,提质升级改造,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以及旅游的消费链,显得极为迫切。 3、发展休闲乡村正当其时 过去,我国一些地方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再到美丽休闲乡村评选,各地农家乐、休闲农庄及各种休闲农业业态的培育壮大,已经具备扎实的休闲乡村发展基础条件。 休闲乡村,应该牢牢把握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之间的关系,坚持农家乐、休闲农庄必须姓农、乡村旅游必须姓乡。休闲乡村要守住生态核心,适应现代文明,通过发展农业和文创产业增强特色,拓展乡村发展空间,要真正让游客住得下、坐得牢、可参与。 当前,一些地方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时,主要沿用传统的招商引资做法,一招了之,忽视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问题,还有些地方则还在投入巨资为美丽而美丽,打造只有美丽外壳、而没有丰富内容的所谓的示范村。我们认为,休闲乡村不仅能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双赢结果,还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链不断延伸,真正实现农村人气集聚,产业的兴旺和乡村的全面振兴。 4、探索休闲乡村发展新模式 下一步如何建设休闲乡村?我们认为休闲乡村就是通过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游客到乡村不单纯只是观光旅游,而是被乡村环境吸引,真正实现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转变,让游客重新认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方式。 休闲乡村需要集合美食、美宿、美景、美品等多维美感体验,让游客“住在农家、玩在农庄、游在景区”。休闲乡村主要发展路径我们认为: 第一,休闲乡村要培育包括农家客栈、特色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传统手工艺店铺、乡村乐园等在内的休闲业态,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第二,休闲乡村要促进休闲产业集聚,打造特色村、风情小镇、精品示范区等平台; 第三,休闲乡村要推进乡村各相关产业的分工和协同,完善产业链。 第四,休闲乡村要通过新业态的智能化打造、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提升、休闲产品的智慧化推广,不断进行提质升级; 第五,休闲乡村还要不断发掘、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 未来,单个主体、单家企业、单个乡村等都存在势单力薄的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休闲乡村,通过协同,共享体验活动主体建设,乡村、社会组织、企业均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在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抱团经营,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市场成本,避免恶性竞争、同质化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