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循环大政策下,乡村旅游如何把握机会?

 谈谈休闲农业 2021-03-12

这里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首席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由谈再红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发布。关注我们,多赚钱,少走弯路!近期平台计划推出“休闲农业100问”大型系列讲座,为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现在的城市,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不高、生活节奏快、人情关系淡漠,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每天都得背负着极大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一旦有休闲时间,人们便想出去旅行度假。

提到旅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要去一些著名旅游风景区或者国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去旅游,因为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很多旅游资源基本上都在大景区与国外城市中,特别是出国也比较便利,通关、交通、购物、食住等等都很方便。

但是随着旅游多样化的发展,一些人开始不喜欢常规的旅游方式,反而想要原始的一些景象。便是有些城里人奔向了乡村释负来了。正因为农村有着舒适的自然环境、慢节奏的生活、淳朴的人情关系,这些正好是城里人一直向往的生活,所以乡村对城里人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

现在的农村真美。我们不管是坐在高铁上,还是行驶在高速上,沿线的农村都是小洋楼、小别墅。深入到乡村实地,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加大了乡村建设投入,村村道路硬化,硬化路已经修到家门口甚至田间地头;农村村容整洁,垃圾有序清洁堆放,改水改厕、能源清洁,路灯亮化、绿树花草美化。可以说,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已经告别了脏乱差、穷山恶水的旧局面,美丽乡村的雏形已经形成。这也是中央城乡一体化决策的重要举措取得的成果。

今年,中央首次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融入世界市场,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

内循环的重点在于扩大消费,从具体的内容来看,主要是衣、食、住、行、娱五个方面,而在这几大方向中,衣、食、住已经基本完成内循环,但一些高端高质的产品与服务则存在供应与需求都不足的局面。

双循环大政策下,特别是内循环发展,乡村旅游如何把握机会?

内循环对乡村旅游是大大的利好,从国际转向国内,从城市转向乡村,从巴望着外面的世界到走向内在的发掘和展示,乡村旅游也应该伴随着走内循环道路,学会寻找发展一个区域的存量市场的机会。

中国的旅游已经进入到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而广大的乡村地带,乡村旅游过去40年还只是一个实验性版本,并没有接触到根本,内循环下广大乡村才刚刚迎来机会。城里人选择周边游,到乡村去进行消费和体验的。

很多村落希望城里人来旅游,但提供的服务产品只是观光旅游,乡村旅游景点,往往经营是不能收门票的,而不收门票的乡村观光游,其结果又是只有公益,没有收益,城里人观赏完后,把开心带走的同时,把钱也带回去了。有些乡村旅游,也提供一些吃住休闲旅游服务,但提供的服务产品还很低端,城里人玩过之后,也就是到周边花点儿小钱而已。

我们认为中国的大部分村落是可以分类的,有的侧重于农业生产,有的侧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有的侧重于发展乡村旅游,还有一些可以二者结合,走农旅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未来人口主要是流向特大城市,还有省会城市,并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经济发展圈,小县城如果不是旅游资源特别好,竞争力必然会不济,但是,乡村旅游不管多大区域,有多少人,只需要我们努力都行。

因为,交通条件的便捷,庞大游客的需求,乡村旅游靠已定区域,特别是县以外的异地游客支撑也是可行的。影响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地方人口基数很关键,这是存量市场。但今后的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吸引当地人,还要吸引外面的人来我们村里玩,外地游客比本地游客多才是我们期待的,但这就得靠得力的专业人才来经营,创意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营销和引流策略。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是做好乡村旅游的保证。

乡村旅游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有民族的、民俗的、天然的、人文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完全可以打造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生态圈,过去,乡村旅游是“物以稀为贵”的时代,而今天,乡村旅游是处处开花的阶段,每个地方都有机会。机会是提供给有理想有准备的人的,因此,乡村旅游要科学规划,从产业发展到休闲旅游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农旅经营模式。科学规划是做好乡村旅游的前提。

内循环下,是乡村旅游的大机会,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十四五”期间,是乡村振兴的发力阶段,也是打造更多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好机会,乡村旅游应该乘风破浪,转型升级,从而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实现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持续发展。

我们给你帮助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