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垩纪时期南极曾生活着一种甲龙,像石头一样坚硬浑身金刚不坏

 动物的影像声色 2021-03-12

风水轮流转这个词是一点也不差,比如今时今日的南极大陆已经成为了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天寒地冻的环境除了少数耐严寒的动物以外,几乎也可以说是高等生命的禁区了。然而如果把时间推到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南极大陆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彼时在这片大陆上生活着大量的肉食性和草食性恐龙,甚至还有一种浑身上下金刚不坏的南极甲龙。

南极甲龙最早是由一名阿根廷的古生物学家命名的,南极甲龙英文名称的意思为南极洲的铠甲(又称南极洲的盾甲),属于甲龙科下的一种(甲龙的英文名称为Ankylosaurus,翻译过来就是坚硬的蜥蜴)。

称呼南极甲龙为南极洲的铠甲可绝对没有任何夸张,因为这种恐龙浑身上下都覆盖着都覆盖在厚实而坚硬的甲板(可以脑补一下进击的巨人中的铠之巨人)。

根据今天发掘出的南极甲龙化石来看,成年以后的南极甲龙体长大约为四米左右,虽然甲龙的体型在恐龙家族里面不算大,而且属于草食性恐龙。但是在整个白垩纪时代却没有其他恐龙能够对南极甲龙形成绝对的威胁。毕竟南极甲龙浑身上下铁板一块,哪怕是牙口再好的食肉恐龙,也会嫌这家伙咯牙。

不过浑身包裹铠甲的身体结构虽然大大提升了南极甲龙的防御能力,但是同时却也使得南极甲龙变得极为笨重。且不说南极甲龙缓慢的奔跑速度,哪怕是转向、停顿这样的基本动作做起来都会很困难。如果让南极甲龙去考驾照,我担保仅倒车入库这一关便能让南极甲龙整个家族生生世世没办法上路。

所以南极甲龙真的得感谢自己生活在白垩纪时代,若是跟人类生活在一个时代,这一身引以为傲的铠甲只怕也会变成摆设。就算是是披了一层王八壳子,也会被大卸八块端上餐桌。

凭借着强大的防御能力,包括南极甲龙在内的大多数甲龙科恐龙都得到了大量的繁衍,尤其是在白垩纪晚期,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生活着不同品种的甲龙。在亚洲地区有美甲龙、多智龙等,而美洲地区的甲龙科恐龙就更多了,比如漂泊甲龙、雪松甲龙、结节头龙等。

这所有的甲龙科恐龙在形态和身体结构上都差不多,区别最多的也就是体型上的差异,但包括南极甲龙在内,所有的甲龙科恐龙都是比较温驯的食草恐龙。它们极少会做出主动攻击其他个体的行为,除非是彼此之间争夺配偶。而凭借自己那一身的铠甲,各大洲的食肉恐龙们也都不会打甲龙的主意。若非繁殖能力的限制,可能它们算是进化最成功的恐龙之一了。

面壁思过:

在生存模式和进化方向上,甲龙这种特殊的恐龙属于典型的保守派物种,它们从来没想过猎杀和争霸。然而过于完美的防御能力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甲龙的发展,当一种生物完全无需为生存担忧的时候,也许也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世有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个物种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权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从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