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埃及壁画中有一种大鸟,这种大鸟的名字叫做圣鹮

 动物的影像声色 2021-03-12

前些天我们科普了古埃及文明崇拜的一种生物圣甲虫,今天我们再来继续科普他们崇拜的另一种鸟类——圣鹮。与圣甲虫一样,这也是一种广泛出现在古埃及壁画以及浮雕中的物种。

关于古埃及人对圣鹮的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这也是古埃及人最早崇拜的一个物种。彼时圣鹮在埃及文化中象征着智慧之神,不止是日常装饰艺术中常出现它们的身影,连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圣鹮的描述。

可能光是看这个名字的话,大家会误以为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鸟类,毕竟名字里带“圣”字的物种真的不多。然而事实上是圣鹮现在已然好好地生存繁衍着,它们广泛地分布于亚欧非三大洲,数十个国家都有它们活动的身影(欧洲的圣鹮多为后来引进)。不过比较尴尬的是也有一个国家区域性灭绝,这个国家就是古时候将圣鹮奉为神明的埃及。

除了分布范围极广以外,圣鹮还有三个不同的亚种分化,分别是圣鹮马达加斯加亚种、圣鹮阿尔达布拉岛亚种以及圣鹮指名亚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命名的就是指名亚种也叫模式亚种)这马达加斯加不用多做赘述,我们简单来科普一下阿尔达布拉岛。

相信“阿尔达布拉岛”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但其实它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岛屿。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珊瑚环礁,阿尔达布拉岛的面积可达155.4平方公里,岛上物种丰富尤其是龟类资源(岛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大海龟,还有许多珍贵的海龟种)。而且阿尔达布拉岛距离马达加斯加也不算远,大约在马达加斯加以北的420公里处。

不过需要说明的阿尔达布拉岛对于圣鹮的保护做的却比较差。圣鹮作为一种典型的无危鸟类,在大多数地区的繁衍状态都是比较好的,唯独阿尔达布拉群岛的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而且早在二十六年前圣鹮阿尔达布拉岛亚种的数量就开始不断减少了,今时今日更不知道数量几何。

好在从整体的物种繁衍角度评估,圣鹮依然是少数繁衍状态比较好的鸟类。它们食性开阔,环境适应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沼泽、河流、潮间带等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圣鹮就能稳定地生存。

在食性方面圣鹮属于典型的杂食性动物,有鱼虾吃固然最好,各种水生类昆虫也能够对付。实在不行的话,圣鹮也不介意吃素,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种子都能拿来填饱肚子。而且因为个头比较大的原因,在自然界中少有猎食者敢打它们的主意。所谓不怒自威大概就是圣鹮这种样子。

Q:是否可以食用?

A:可以食用。

Q:食用后的后果?

A:圣鹮隶属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行列,保护级别大约相当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结语:

很多时候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像圣鹮这种物种,它们的鸟生巅峰大概就是被古埃及人民当成智慧之神来崇拜了。甚至当年在圣鹮死后,古埃及人民还会将其制作成木乃伊放入金字塔里,待遇可以说是无比优厚了。然而今时今日埃及却成了所有圣鹮原产地中唯一一个区域性灭绝的地区。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个物种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权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从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