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清明扫墓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古人经验,现在很少见

 农俗闲话 2021-03-12

时光飞逝,除夕仿佛昨日,转眼又到清明。虽然都市生活紧张激烈,但人们依旧会在清明之前返乡祭祖,作为绵延数千年的传统习俗无疑是缅怀先辈最好的体现。也反映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祭祖依旧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过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许多讲究,清明也不例外,民间俗语有这么一句“清明扫墓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则生动体现了古人扫墓祭祖时的人文风貌。

不过要是认为清明只是扫墓祭祖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除了肃穆的扫墓祭祖外,还是古人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不二之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天赏青作诗,充分享受春天的气息。据说这一天生机盎然,阴气渐退,春回大地吐故纳新,整个世界一片青绿。人们走在祭祖的路上,怀着感恩之心看着青葱绿草想着祖辈恩情,虽然肃穆却心旷神怡,所以古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会在这一天享受清明的独特气息。

不过,虽可游玩,但祭祖却是必不可少的。题中俗语便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祖辈的缅怀之情。顾名思义,祭祖之时除了必备的祭祀物品外,还有一样在今天并不常见的物品,不过对古人而言,却是绝不能少。这件物事便是“孝衣”,它在传统丧葬习俗中必不可少,尊者去世后更要长期穿戴,尤其是周礼的出现,还为孝衣制定了等级。不过在今天,丧葬之时依旧常见,但在清明之时就很少见了。中国古代对孝道的重视怕是放眼全球也绝无仅有,所谓“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用服丧三年的方式来表达感恩之情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古代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古人时常将人生的祸福都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仙之事上,清明祭祖大多也有此意,他们认为人死之后或成神灵便有仙法应当庇佑子孙,认为只要祭祀丰盛,礼仪周到便能得到先祖的庇佑。在今天看来显然有些荒诞,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今天我们再也不用为了虚无之事而劳心伤神,无数历史证明,“尽人事听天命”才是我们应当铭记的,求神求祖先都是无济于事的自我安慰。所以如今祭祖更加注重那份感恩的情怀,而古人形式上的那一套繁文缛节自然也将沦为历史成为过往。

清明节气近在咫尺,许多人认为这天是庄重肃穆与死亡相关,互祝快乐有违常理。其实,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纵观古人清明的活动风貌不难发现,人们在清明这天不仅祭祖还有踏青赏玩,可见古人并未因为死亡而忘记生机的可贵,在缅怀祖先的同时,享受春意盎然的气息,更是古人积极向上心态的最佳体现。所以请不要在清明这天宅在家里,仿古人踏青与自然相融感受那份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色至此,虽死犹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