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连队那一次难忘的打赌

 暮云深 2021-03-12

 原创: 陈守光 军旅警营


在连队那一次难忘的打赌

作者陈守光

在连队那一次难忘的打赌

这是当年在通信二连“文友三兄弟”中的周栋。

在连队那一次难忘的打赌

这是当年在通信二连“文友三兄弟”中的徐龙河。

一段难忘的连队打赌

  我是黑龙江省阿城县人。一九六六年在阿城一中高中毕业。这年正赶上“文革”,不能考大学的我,在社会上闲逛两年之后,一九六八年四月走进了绿色的军营。我当兵的地方是海岛,部队番号是3282(后改为81562),即外长山要塞区直属队。当年我在要直通讯站通信二连电报收发室任收发员(干部)。光阴荏苒,虽说自打一九七九年我转业离开部队迄今已有四十个年头。但当年在通信二连与好战友周栋和徐龙河结为文友,互相切磋诗或文章的一段往事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令我终生难忘!

一九七四年有个从黑龙江省集贤县入伍的战士叫徐龙河。还有一个一九七五年从河南入伍的战士叫周栋。他俩都是报务兵。徐龙河后来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已,向连领导主动要求去饲养班当了饲养员。由于我们三人都爱好文学,所以就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每当业余或节假日得闲的时候,我和周栋就去徐龙河的饲养班。我们三位文友欢聚一室,读书阅报,说古论今,析文解句。徐龙河喜欢杂文时评,常尖锐地提出社会热点问题,逻辑严谨文词犀利地针砭时弊,写些杂文习作。周栋酷爱诗词散赋,常创意立题,咬文嚼字文采飞扬地写诗填词作赋。我作为兄长对周栋和徐龙河二位小弟的文笔才华很是欣赏,在不断地给他俩以指点助长的同时,亦拿出自已时常舞文弄墨的文稿与周栋和徐龙河交流、切磋,请他俩提修改意见。我还利用自己在通信二连学会的手写速记把经我们三人讨论,认为比较滿意的诗或文章快速地记录下来,装订成册。用这种方法,保存下了当年我们文友三兄弟不少诗或文章作品。当年我们三位文友就是这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的。这样坚持几年,很有成效,三人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多,文笔功力亦日见精进。并建立了宝贵的战友情谊和文笔情缘。

行文之此,我忆起了当年发生在周栋和徐龙河之间且影响全连的一则故事。

一九七八年春季,周栋在自已订阅的《解放军文艺》季刊“动脑筋”栏目中,看到一道难解的题。解题结果在下期公布。是道啥题,时隔四十年,的确是记不清了。为解该题周栋和徐龙河发生了水火不相容的激烈爭论。双方爭的是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他俩找到我和牛明芳、王锡海等解题爱好者参与共议,大家莫衷一是,结果也未达成共识。即没有统一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最后经战友们作证,决定在下期《解放军文艺》公布解题结果时,谁的题解的错误,谁就拿出一个月的津贴费买糖块和苹果请客!两位当事人周栋和徐龙河表示同意。

不久《解放军文艺》公布的解题结果显示,周栋解题完全正确,徐龙河解题错误,输了。但徐龙河信守承诺,决不食言,真的就拿出一个月八块钱的津贴费,到部队小盐场军人服务社买回了糖块和苹果给战友们分享!

斗转星移,虽然这段军营往事已过去了四十年,但当年老战友周栋和徐龙河那种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执着的求知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脑际,形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当我写完这则真实的故事后,通过微信跟当年的周栋和徐龙河两位故事主人公述说时,他俩是这样回应的。周栋说:“类似这样的事儿,一般情况下,战友之间闹个乐和,输了也就算完事儿了。用不着花一个月的津贴费去兑现诺言。但徐龙河战友却毫不含糊地履行了他的诺言。他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当年战士一个月的律贴费拿现在话说,那可是一个月的工资啊!这个故事在彰显当年战友兄弟深情和研求学问的同时,也凸现出了徐龙河战友诚信做人的可贵品质”。徐龙河说:“是啊!输就输了呗!还动真格的,真拿一个月八块钱的津贴费买糖块和苹果给战友们分享!记得王锡海战友一边吃还一边一个劲地让我多吃点儿。我知道他那是心疼我花钱了”。

这段发生在四十年前周栋和徐龙河两位好战友因为解题而捅底较真儿的故事曾一度在通信二连传为美谈。

二0一九年五月十三日夜陈守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