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鹏拍」上市的谎言与陷阱

 静思之 2021-03-12

                         温馨提示

本平台由青岛某券商保荐代表人团队运营,团队专注新三板、IPO、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业务区域不限,欢迎交流合作!

本平台对观点保持中立,亦与所在券商无关,建议仅供参考。

图片

很多企业老板都把IPO上市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识别诸多谎言、躲开诸多陷阱。

一、IPO上市八大常见谎言

1、IPO上市成功率很高

媒体经常报道IPO过会率高达80%甚至90%,或者多久IPO没否过项目之类,听起来好像IPO上市成功率很高似的。

如果把撤材料的IPO算上,申报后成功的概率不足70%;如果把启动IPO后根本没报材料都算上,成功率恐怕远低于10%。

2、三五千万利润就能上市

理论上三五千万利润甚至亏损都能上市,但实践中80%以上的企业都是五千万以上利润上市的,亏损上市的企业更是极少数。

实践中,依靠高利润上市最简单,亏损想要上市得企业非常优质。

3、只要努力就能上市

很多行业因为各种原因完全无法上市,比如类金融、房地产、殡葬业、催债业;有些行业上市非常难,比如矿业、农业、餐饮业等;还有些行业虽然本身没有限制,但行业规模有限,只有前几位甚至只有第一才能上市。

不是每个行业努力就能上市,或者努力程度差异非常大。启动上市之前最好先梳理下行业内最近上市情况以及自己行业地位如何。

4、别人行自己就能行

有些企业喜欢参照特殊案例,比如某公司规模这么小也上市了、某公司房产证没有也上市了、某公司关联交易高达50%也上市了、某公司被处罚了多次也上市了。

问题是这些企业可能其他方面非常优质,或者背后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这种极少数的案例请勿作为参考对象。

5、注册制就随便上了

注册制一方面问的更细了且全过程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证券法和刑法修改后造假处罚比原来严重了很多(最高判刑20年)。

不管何种上市机制,永远只有极少数行业翘楚才能上市。或者反过来想,如果随便每家非常普通的企业就能上市,那上市也就没啥用了。

6、股权激励是万能的

很多企业热衷股权激励,觉得股权激励是万能的,用上股权激励公司就每年业绩翻翻发展了。

很多发展尚未达到一定阶段的企业不适合采用股权激励,或者即使能股权激励的,股权激励也只是锦上添花,不能解决企业根本问题。

7、投资机构资源多

很多企业引入投资机构不只是为了资金,还期望投资机构带来很多资源。

问题是投资机构对被投企业影响往往有限,或者很多大背景的投资机构,其所谓的很多资源很难动用。

建议企业要么把期望的资源明确到协议里面去,要么就不要期望太高。

8、监管机构随便可以糊弄

很多拟上市企业有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关联方非关联化、包装一定业绩、代持一定股权、账外发一定奖金等。

造假上市确有成功案例,但需要明确的是造假比做真难多了。审核人员每年审几十上百个IPO,很多愚笨的操作一眼就看得出来。

二、IPO上市五大常见陷阱

1、持续经营能力

如果非要否决一家IPO又找不到好理由,那就必须是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行业前景一般、竞争激烈、企业科技含量低、回款慢、存货多、客户依赖、大额纠纷、毛利率低、核心员工离职等都可以算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2、股权清晰

司设立或股权转让违法违规、非货币资产出资不规范、实际控制人认定存疑、大额出资来源不明、突击入股价格较低、管理层大比例股权质押等都会成为监管机构疑虑公司股权清晰的原因。

3、财税规范

大额现金交易、第三方收付款、无真实交易背景的承兑汇票融资、收入成本核算不规范、股份支付确认不合理、减值准备计提不合理、税费缴纳不合规、申报报表与纳税报表差异比较大等,都可以归结为会计基础薄弱。

4、规范运作

内部控制不健全、各种违法行为、不断行政处罚、商业贿赂、产品质量问题频繁、不断被举报等,都会成为上市的严重障碍。

5、独立性

拟上市企业需要做到资产完整、业务独立、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有很多IPO死于产供销体系不完整、核心资产被大股东控制、同业竞争清理不彻底、关联交易比例过高、关联资金拆借频繁、与大股东财务或机构重叠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