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十分钟,get一本书的最精华,这是三七读书会为您拆读的第317本书,《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 本拆书稿正文4300字,阅读预估用时11分钟。 如果不方便文字阅读,也欢迎听音频,只是普通话不标准哦,↓ 《对赌》拆读音频.m4a来自三七读书会葛叔00:0016:17 0 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作者安妮.杜克,认知心理学博士,世界扑克系列赛冠军,美国知名风险决策专家。 曾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和英语双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基金。 她是唯一同时获得世界扑克系列赛冠军和美国NBC全国单挑扑克冠军赛冠军的选手,赢得过400多万美元的比赛奖金。 她结合自己在职业扑克赛中的实践决策技能,成为决策战略家,给企业家和高管们做决策培训、咨询,担任万豪国际、美国银行、花旗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决策咨询顾问。 1 人生像牌局,不像棋局 无论是中国象棋、世界象棋、围棋、五子棋,两位棋手对弈的时候,都主要靠技术,而不是靠运气。如果一名棋手比另一名棋手的水平高出很多,那么水平高的棋手,几乎会百战百胜。所以汉语里有个说法,叫“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如果在象棋中失败,一定是因为没有采取或没有想到更好的走法。理论上,可以回顾走过的每一步,并弄清楚是在哪一步犯了错,犯了什么错。 棋局里,主要靠技术,而不是靠运气。 牌局不一样。牌局里的运气成分,比棋局里的运气成分大。 作者取得的世界冠军,是德州扑克。像咱们中国人玩的斗地主、炸金花、斗牛,这些扑克牌玩法,都有运气的成分在。麻将的打法,和扑克牌同理,也是运气的成分大。 如果一位刚知道玩法的新手,和一位打牌的顶尖高手只玩一局,那么赢的人未必是高手。有起手抓到好牌的因素,如果玩家不止双方,那么中途的变数,都有很大的偶然性。 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意外情况,只会出现在牌局,不会出现在棋局。 人生更像牌局,是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限时决策游戏,涉及隐藏信息,受到运气的影响更大。 有人问博弈论的祖师爷冯·诺依曼,“博弈论是类似象棋这种游戏的理论?”冯·诺依曼说:
哦对了,冯·诺依曼喜欢打牌,是高手。 在人工智能打败围棋和世界象棋冠军以后,有中国网友开玩笑说,再厉害的机器人,也打不赢中国的麻将大妈。这个说法是对的。 2 技术和运气 人生如牌局,不是说全靠运气,技术不重要。作者拿到扑克牌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获得400多万美元的奖金,又不是都靠运气。爱笑的人运气好,难道作者最爱笑? 人生如牌局,人生向前迈一步,就像打出一手牌。这手牌打得对不对,事后很难区分其中技术和运气各自的作用。很多人,甚至也许可以说,99.9%的人,都区分不清楚技术和运气各自的作用。 就像牌局,因为难度大,所以扑克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奖金,非常高。在单人参加的比赛里,超过很多其他比赛。 但是,即使很难,依然是有章可循的。这也正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 而且,要注意,作者不是数学家,不是要教咱们概率论,和各种运算模型、数学公式。作者是认知心理学家,教的这些,咱们看得懂、用得上。 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剥离运气,或者说正视运气。 3 错误的运气观 运气这个词说起来太俗了,不像拆书稿,而是像鸡汤类的公众号文章。所以,咱们换个看起来高端一些的词,“自利性偏差”。 有自利性偏差的人认为:
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麦考恩的一项统计是:
单车事故啊,都能怪别人。真的。我的身边,就有一个人,喝酒以后开车撞到了路边的电线杆,他反诉电线杆的管理部分,一再声称“电线杆全责”。 “自利性偏差”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不可能提高你的决策水平——如果结果不好,那么就说是运气不好,这样就不会找到自己技术不足的因素,下一回合就没法吸取教训,这样就不会进步,对吧? 作者说,自利性偏差是职业扑克选手最大的魔障,因为比赛输赢会涉及到很大的利益,感情会强烈到让你根本无法客观面对现实。 作者说,自己也没有做到完全避免自利性偏差的影响,所以在事后复盘的时候,他哥只帮她复盘她赢的那些比赛,而少复盘作者输的比赛——因为心理上不大容易接受“我输了,是因为我没有打好”。 “他哥只帮她复盘……”,是的,他哥帮她复盘,她哥的扑克牌水平更高,获得的奖金有600多万美金。 不用羡慕她有厉害的哥哥。有哥哥这件事儿咱们学不来,学得来的是:复盘。 4 复盘 “复盘”,是个很好的战术。咱们此前的第64本,拆读过陈中的《复盘:对过去的事做思维演练》。(可惜当时没有使用文字稿的形式,这里没法贴链接,请允许我晚些补上) 复盘这个词,不是简单的“回顾”、“陈述”。当然,只要做出日、周、月的“回顾”、“陈述”,也会超越90%没有做回顾、陈述的其他人。 更准确的复盘,是“你要假设各种替代的可能性”。就是“如果当时的做法不是A,那么还有哪些可能性BCD……?”、“BCD的利弊会各自是怎么样的?” 复盘是艰难的过程,且不说质量,仅仅从工作量上看,都是体力活和脑力活的结合。而人的大脑是节能的,会从潜意识里,排斥复盘这件事。 在棋手里,下一盘棋如果2小时,复盘可能需要占用好几个2小时,而且比下棋当时,更烧脑、费脑。 所有专业高手,都是复盘高手,无论棋界,还是牌界、球界,都是。 举个例子,在作者的扑克牌界,还有获得奖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手,都是把复盘看得比奖金还重要。在高手心里,不仅关心赢了多少、输了多少,更关心“我是怎么赢的?我是怎么输的?”这种对“知其所以然”的关注,让他们成为高手。 所以,如果您开始了真的复盘,那么就会超越99%的其他人。 关于复盘,最好要掌握下面两个要点。 5 复盘的要点一:多轮、迭代。 “这一次婚姻里,如果当时我这么这么做,就可能会那么那么样……”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可能用不上,主要是因为,婚姻不会很多轮哇,第一轮的经验、教训,没有机会在第二轮、第三轮里使用哇。 就像此前的《微精通》里,也有提及,相比写一篇10万字的小说,很难精通。但是如果是要写100字的微型小说,那么就能通过复盘,来实现精通。 嗯,复盘的第一个要点,就说要多轮、迭代。游戏是好例子,这一局不行,就开下一局,下一局里我吸取教训。不怕输,早输早重开,早死早投胎。这是迭代的思维。 复盘的第二个要点,是“不要结果导向”。 6 复盘的要点二:“不要结果导向”。 复盘时,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要注重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决策过程的合理性,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作者在给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时,有时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简要介绍一下各自在过去一年中,做过的最佳和最差决策。 结果呢,这些高管们都只想到他们的最佳和最差结果,而不是最佳和最差决策。 比如吧,有位CEO认为自己做得最糟糕的决定,是解雇了公司的总经理。但是其实,根据大家的集体分析,他当时的决策是对的。但是,因为结果不好,他就自己以为自己的决策也不对。 有点绕。静下心理解一下哦,也可以结合第二小节——这位CEO当时的决策(技术层面)是对的,但是因为运气不好,于是带来了不好的结果。而不好的结果,让这位CEO觉得当时的决策(技术层面)是不对的,这个想法的缺点是,接下来可能放弃之前的正确做法,摇摆到错误做法里。 如果再绕一点,是说“科学决策就不谈结果”吗? 讲科学决策,不要结果导向,不是要牺牲任何一次决策的结果。科学决策只会增加每一次决策获得好结果的概率。反对“结果导向”,不是说不注重【下一次】决策的结果,而是不被【上一次】的结果过度干扰判断。决策水平高,结果好的概率一定增加。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以【一次】的成败论英雄,这是因为有概率问题。而多次下来,肯定得以结果好的为英雄。 还是提到概率了,作者不是数学家,这篇拆书不主打概率思维,但还是简单提及一下。 7 概率 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雨概率是90%,于是我出门的时候,特意带了雨伞。结果呢,居然没下雨。是不是天气预报不准?请您先思考一下哦。 看作者的经历。在一场扑克锦标赛里,作者是评论员,在分析某一局牌面时,作者告诉观众,A选手的胜算为76%,B选手的胜算为24%。结果实际结果是,B获胜。观众就觉得作者水平不行。 B的胜算是24%,而不是0。 掷一个骰子,6点朝上的概率是1/6,如果我掷了12次,即使6点朝上的情况一次都没有出现过,也不能说“6点朝上的概率,不是1/6”。 前面天气预报里,明天的降雨概率是90%,而不是100%。而这个90%,是结合该地区的历史数据,在相同天气因素下,曾经90%的时候,是下雨的。 概率是朴素的真理。就像有的事情,你只要做,一定是有足额回报的,如果现在还没有回报,只是做的次数、时间还不够“大数”。就像掷骰子,6点朝上的概率是1/6,如果我掷了12次,即使6点朝上的情况一次都没有出现过,那么我掷了1200次的时候,6点朝上的情况,很可能200次左右。 作者在刚入行的时候,前辈的箴言是:“不能仅仅因为眼前的几手牌没有打好,就去改变策略。要抵制这种诱惑。” 8 对赌? 本书的书名,是《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是教咱们赌博么? 首先,不是教咱们赌博,而是教咱们决策。尤其在像打牌(而非下棋)这种信息不足、掺杂了运气因素的情况下,更高明地决策。而人生,正是看不清全部信息、影响因素太多、运气作用很大,所以,教的是:人生决策。 其次,人生无处不赌博呀。选择去看电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不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做任何其他事情。 如果我们接受了一份新工作,那我们同时也选择了放弃所有其他选项:不再继续目前的工作,不再试图通过谈判来提高现有工作待遇,不再获得或接受其他机会,不再继续选择变更职业,当然也不再继续休假。 选择任何一条路径,都有机会成本。 既然每一个选择,都是一场赌博,那么,为什么不趁机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呢? 结合阅读的别的书,上的其他课程,关于所谓的“赌”,我的个人观点是:
亲,玩一局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