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木香草堂 2021-03-13

尚媛媛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然而,我们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时代”,“4+2+1”家庭成为社会的主导,父母以及祖辈过分的宠爱、溺爱,造成有些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并且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文化知识教育,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导致“重视道德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感恩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淡化,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只知道别人给予是应该的,而不知道回报恩情,甚至由爱生恨,更有甚者还恩将仇报。在报纸上电视上经常会看到孩子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大学生杀同学等一系列悲惨事件的报道。这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报道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不仅仅要教孩子怎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怎么做人,怎样学会感恩,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呢?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一、唤起学生感恩的意识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在学校里,老师可利用晨会、班会课和品德课给孩子们讲故事,如鸦反哺、羊跪乳的故事,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中国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收集有关岳飞、朱德等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收集有关毛泽东、周恩来感恩老师的故事。用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感染孩子,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于自己生命的父母,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以及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使他们明白: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忘恩负义必遭唾弃,从而唤起孩子的感恩意识。

二、激起学生感恩的心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三、教给学生感恩的方法

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在感恩父母反方面,适逢母亲节父亲节,可以布置孩子送给父母一份礼物,给父母做一件事或给父母写一封表示感谢的信回报父母的爱。在感恩老师方面,要求每个孩子从平常小事做起,遇见老师的时候真诚地问候并主动让路,尊重老师。在教师节这一天开展“感恩老师”活动,可以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也可以寄一张贺卡,送上祝贺,关心老师。把感恩的心带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感恩同学方面,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事”活动,创建和谐同学关系。在感恩自然方面,可开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中队活动,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感恩社会方面,可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征文活动等等。

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的鸣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感恩教育”进入课堂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他人、社会和自然。当然仅仅靠学校的努力还不够,我们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不仅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矛盾,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