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0 13:01:36)
服装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服装所呈现的风格特色有所差异,但其色彩、图案纹样等却始终与民族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遵循着特有的文化发展规律。 一、唐代女装中高腰襦裙色彩的基本特征 1、红色盛行周期长,穿着人群广。在唐代典章制度中,红色系的地位仅在紫色之下,是盛行于整个唐代的女装主流色彩。红色作为中国国色,是服装上常用的一种颜色,是喜庆、吉祥、瑞祥、美好的象征。 2、对比色的盛行始于初唐。《新唐书·舆服志》中便有记载:“唐初……裥色衣不过十二破。”初唐时期襦裙主要是裥色裙,颜色多为红绿色、红白色与黑白色,明度和纯度的对比都非常强烈,明度上采用的是长调,纯度上采用的是鲜强对比。初唐后,裥色裙才日渐被花笼裙等取代。 3、黄色使用日渐减少。在我国古代黄色是帝王专用的色彩(明黄色),是身份和地位的相争,平民所穿着黄色不能和明黄色相同或者相近。据唐朝书记记载,初唐、盛唐时黄色使用较为频繁,在唐代常服中是允许出现的。只是随着中晚唐时期服色制度的确立,黄色的使用才开始受限制,同时黄色的服饰日渐减少。 4、绿色是襦裙装又一热门颜色。唐代女子服装颜色从夫服装色,在最终确定的服装品第颜色中,绿色系列主要有深绿、浅绿、浅青与碧色。唐诗中不乏对其的相关记录,共有二十多句诗词提及“青衣”或“碧衣”等字眼。 5、紫色乃尊贵身份的象征。在唐代品第服装色彩中,紫色象征尊贵,是1-3品官员的服色,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地位仅次于黄色。据相关统计可发现,尽管紫色在唐代襦裙装中的使用率并不高,但其出现周期却持续贯穿了整个唐代。 二、唐代女着男装襕衫及裤子的色彩变化 1、红色最为流行。由上表可知,红色在唐代女着男装中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流行广泛,是女着男装主流色彩。初唐时,则以白、黄更为流行广泛,出现频率更高。 2、对比色盛行于初唐。在初唐时期,女着男装裤子多以条纹裤(两种或者多种颜色相间隔)样式存在,颜色搭配以黑白强对比配色最多,红白对比配色则较少。发展到盛唐,条纹裤的比例逐渐减少。在中晚唐时期,由于襕衫的长度增及地,所以在女着男装的史料方面裤子颜色很难去统计。 3、相较于初唐与盛唐,中晚唐女着男装色彩渐趋沉稳之态。在对现今已找到的绘画、壁画等历史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可发现富贵华丽、鲜艳明亮的女着男装色彩在初唐、盛唐时期最为流行,当时受外来西域文化影响,人们普遍喜好色彩丰富、调性浓郁的着装风格。但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统治者严令禁止汉胡继续互相往来,切断了汉胡间的贸易交流,禁止胡人穿汉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三、唐代女装中图案的基本特征 唐代女装图案花纹复杂、色彩靓丽,主要有花卉图案、几何图案和吉祥图案等,而在每一分类中又有多种纹样。 1、花卉图案 唐朝花卉图案种类繁多,不仅有茶花、梅花、菊花及牡丹等深受文人喜爱的花卉,还有绣球、花卉。其中,宝相花是唐朝服饰中最为盛行的经典花卉图案,其创作素材包括绿叶、花瓣、蓓蕾及含苞待放之花、盛放之花等,经重组加工设计后,这些元素会形成新的纹样,表现形式或写意、或写实,但多都以放射或对称状呈现。 牡丹是当时最富盛名的花卉,所以牡丹纹样在宝相花图案中出现频繁,并常与蜜蜂、小鸟与蝴蝶等动物图案以及莲花、大丽花等花卉图案相结合,使画面充满生机、更加活泼灵动、更为饱满。 在唐代服装的图案纹样中,除了相宝花图案外,还有卷草纹。卷草纹又名“唐草”,由忍冬草演变而成,是唐朝女装中最常使用的图案之一。 2、几何图案 在已出土的唐代植物中出现的几何纹饰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在几何图形中填充其他花纹,二是以基础的几何图形构成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菱形纹锦是最具代表性的几何图案,其线条风格变化多端,形式丰富多样,或嵌套、或断续、或曲折、或搭配于其它几何纹,再配以合理的色彩搭配,更是呈现出无以复加的折线之美,给图案富于极强的动感。 唐代女装兼收并蓄,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多年的色彩图案特性,又大胆吸收了其它文化的色彩图案风格,通过多元融合与创新发展不断壮充实丰富了自己的色彩图案文化。在图案上多以花卉图案为主,整体构图饱满匀称、生动活泼,特别是花卉与波状纹样的缠枝图案设计,深受众多唐朝女子的喜爱。唐代女装色彩图案的研究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促进我们对服装设计传统演变过程的正确认识,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借鉴并使其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