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黑龙江波涛 2021-03-13

引子: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在兴山(今鹤岗市)期间,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其中的第一部译制片前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的译制合同是1948年在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签署的。

七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这座电影院还在吗?在哪里?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为了解开这个谜底,我在网络上查询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无果的情况下,向正在国外旅居的老朋友,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刘延年(润古)先生求教,他答应帮我查找资料。

不久,润古先生通过原《退休生活》杂志社副总编张会群老师查到了资料和图片,但因张老师年岁大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发不了图片。润古先生只好又托人专程去张老师家里拍摄了当时莫斯科电影院的片子,发给身在澳洲的润古先生,润古先生又从澳洲将照片和资料发给我,这才解开了这个谜底。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鹤岗市兴山东影文化主题雕塑广场东影厂标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鹤岗市兴山东影文化主题雕塑广场 —光影之路

解放战争年代,苏联进步电影已开始在中国广大解放区放映。因为没有译成中文,观众只能通过幻灯字幕或放映员用土喇叭的讲解来了解影片中人物的道白内容,远远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译制片的出现迫在眉睫。而让银幕上的“外国人讲中国话”在当时还是新鲜事儿。

1948年春,由解放军冀中军区120师演员剧团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的袁乃晨被安排承担影片的译制工作。时任厂长的袁牧之对袁乃晨说:“东影现在一时还没有条件拍长故事片,电影院里放映的苏联原版片,打的字幕太少,观众看不大明白,我们要是给它配上音,做成翻版片(即译制片),观众看起来就容易明白了。”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袁乃晨

袁乃晨以前从未搞过译制片,怎么做?他心中没有底。他决定首先去找苏联有关部门。他带上一封厂里的介绍信,坐车到了哈尔滨,袁乃晨在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东北分公司总经理聂斯库伯见了面。西装革履的聂斯库伯当时40多岁,他打量着面前这个身着旧军装、光脚穿一双布鞋的年轻人,有些不相信他能做好苏联的翻版片。聂斯库伯问:“你们能翻译得了吗?”袁乃晨肯定地回答:“能!”聂斯库伯表示,先让东影做了给他们看看,如果满意,就把华语翻版片全都交给他们做,如果不满意,今后就交给印度或者香港做了。为了慎重起见,聂斯库伯要求签一个合同,袁乃晨答应了。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会馆

回到东影驻哈尔滨办事处,袁乃晨草拟了一份合同,然后急忙赶回兴山,向厂长袁牧之汇报。袁牧之看了合同后表示同意,又叮嘱道:“你现在不是代表你个人或东影去谈判,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听了袁牧之的话后,袁乃晨心里有底了,他又火速赶回哈尔滨。此时他才想起合同还是草稿,忘记打印出来了。他找了几家“誊写社”,都是大门紧锁,一问才知道这天是星期天,休息。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开着门的,人家正在打扫卫生,经过一番请求,终于打出两份合同来。袁乃晨拿着带有墨香的合同,见到了聂斯库伯。聂斯库伯让翻译把合同译成俄文,看过之后非常满意。签字仪式在小会议室举行,颇为正式。苏方有总经理聂斯库伯、翻译和女秘书3个人,中方只有袁乃晨一个人,但他仍然自信满满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会馆

一个月后,苏联的原版片《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素材送到东北电影制片厂。袁乃晨带领新组建的译制组克服了种种困难,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译制工作。从兴山到长春,从1948年到1949年,最终在东影迁回长春后,完成了这部影片的译制工作。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东影《普通一兵》翻版职演员在兴山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袁乃晨带着片子到了哈尔滨,在莫斯科电影院的二楼小放映厅放给聂斯库伯看。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结束,灯光复明,聂斯库伯高兴地握着袁乃晨的手说:“哈拉少!哈拉少!”翻译告诉袁乃晨,聂斯库伯称赞他们翻译得很好,祝贺他们翻译成功。并表示,按合同规定,以后全部华语翻版片都交给他们制作。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当年的莫斯科电影院二楼小放映厅现在依然是小会议室

而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水道街(今兆麟街)上的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建于1936年,建筑师是吉田友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最早是日本人大河原厚仁创办的哈尔滨会馆,1941年曾因天棚塌落酿成事故,重修后开业。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当年的哈尔滨会馆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将哈尔滨会馆改成了莫斯科电影院,1951年改成劳动人民文化宫,1958年改成现在的哈尔滨话剧院。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五十年代的哈尔滨劳动人民文化宫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八十年代的哈尔滨话剧院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现在的哈尔滨话剧院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1991年改建的哈尔滨话剧院浮雕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现在的哈尔滨话剧院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哈尔滨话剧院楼顶的洋葱头装饰

探究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合同签署地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

曾经使用过的哈尔滨话剧院门票

几经更名和改扩建后,当年哈尔滨莫斯科电影院这座建筑物和门脸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莫斯科电影院的名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淡忘。但它在1948年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译制合同的签署地,并在这里决定将前苏联全部华语翻版片都交给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的这段历史却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