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城往事 | 柳州老手艺(四)菜市里的“解忧杂货店”

 榜样空间 2021-03-13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中描述了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东野圭吾究竟有没有进过这样的杂货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柳州的铁道菜市口,就有家这样的“解忧杂货店”。 

“哎,王奶奶来啦,你的东西还没修好,你明天再来拿吧!”

“需要什么?买锁吗?这个,这个特别好用!”

魏师傅熟练地招呼着顾客,他的小店在菜市南门的公厕旁开了十几年了,虽然周围环境略有些杂乱,但魏师傅从来没有想过换门面,凭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和热情的态度在这扎了根,颇有些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风度。周围邻居几乎全认识他,有事没事都会来串个门。

别看魏师傅的小店经营着家电制冷、锁具维修、水电安装等多种业务,但其实他的店最开始只是个配钥匙的地方,魏师傅最精通的也是配钥匙。 

因钥匙的种类各异,配一把钥匙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魏师傅现在平均一分钟就能配一把钥匙,不管是单边波浪齿钥匙、叶片锁钥匙,还是房门钥匙、汽车钥匙,没有魏师傅配不出来的,只要拿在手上细细观察一番,一分钟后,在机器的“嗡嗡”声中,一把崭新的钥匙就配好了。

   

配钥匙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是一门需心、眼、手的高度一致的手艺。

每一把钥匙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并发现它的特点,充分掌握它的分布规律,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协调性——将需要配的钥匙和钥匙模板一左一右地放在机器上,双手分别复刻钥匙,刻一会儿就需要停下来确认纹路是否一致、机器有没有歪斜,等到一切工序完成,小心地把新钥匙取下,吹去上面的碎屑,再用锉子锉一锉,保证美感的同时又确保不割伤手。

一分钟的时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看着魏师傅那专注的样子,我也跟着提着心、捏着汗,每次他拿出钥匙的时候我也凑上去,可并不能看出什么。而魏师傅只需要把眼镜稍微往下推一推,用他那双火眼金睛一看,就能发现问题和瑕疵。

“配钥匙不能出一点差错,错一点就对不上了。”

魏师傅没有拜过师学过艺,所有手艺都是自学而来。以前是为了赚钱,现在是为了符合社会变化,原来总觉得一门手艺走遍天下也不怕,可是这天下变化得太多也太快,曾经骑个单车就能走街串巷地帮人配钥匙的师傅们越来越少,反而多了那些开五金店、修理店的“兼职”师傅,于是魏师傅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维修风扇、安装水电……

“我这里反正有个门面,以后不想做了就换成别的,想卖什么就卖什么。”

时代在变,钥匙锁具也在变。从前总是喜欢听钥匙互相碰撞时发出的声响,喜欢一圈圈旋转着开门时的期待,喜欢听那一声声清脆的开门声。可是现在,开门进家变得更简单更便捷,配门禁卡的小店和小摊也开始出现,钱夹里、背包里多了许多卡,但又似乎少了些什么。

还有人抱怨现在配一把钥匙太贵,宁愿换一把锁。这各种各样的原因压得人喘不过气,手艺似乎越来越不中用,只成为一个花架子。  

魏师傅的工作台上,三台配钥匙的机器孤零零地站着,如今只剩他们了……

解忧杂货店,日复一日地解决着人们的苦恼。可是自己的苦恼呢,又有谁人能懂?机器无心,却有意,陪魏师傅看看人群、聊聊家常,陪魏师傅一起老去、一起被遗忘。

老手艺,也许不需要传承,只需要被铭记永远不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依然能口耳相传,在突然被用到的某一天,被赞为经典。//

文案=熊文婷  |   摄影=夸夸   |   美编=象大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