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战争第五部之中途岛海战(四十八)

 ldtsg1957 2021-03-13

3.5.6 前仆后继

在放飞了友永大尉的第一波攻击机群之后,南云第一机动部队继续朝中途岛快速挺近。从5时42分开始,“赤城”号的舰桥上就已经陷入了惊恐不安状态。云层不时闪现出美军侦察机的魅影——那无疑正是艾迪中尉驾驶的“卡塔琳娜”——让南云感到机动部队已遭敌军定位,虽然这只是迟早的事情。此时空中乌云渐散,日军舰队也在海面上逐渐显露出来,这对他们来说大为不利。如果中途岛的攻击机和他们的水上飞机同样高效,那么预料中的反击很快就将到来。

鉴于此,日军的几艘航母纷纷放飞本应为第二波攻击机护航的零式战斗机,以加强舰队上空的防御。让南云颇感无奈的是,参加中途岛作战的日军舰艇均未配备雷达,这一事实使机动部队对敌军飞机的感知和防御能力大大降低——日本海军在这一关键领域的发展落后他们的对手至少两年。其实,日军已开始在舰船上实验装备第一批雷达。这项新技术的实验平台错误地选择了高须北方警戒部队旗下的两艘老式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那两艘舰的雷达也是本次出征前刚刚装备好的,目前尚处于试用阶段。

目前南云舰队对来袭敌军的观察依然完全依靠目力,日军警戒哨在水面作战和发现来袭敌军方面经验丰富,表现尚佳。但谁都明白,再好的目力也无法与最蹩脚的雷达相提并论。况且4日这天,舰队上空不时出现破碎的断云层,使得目力侦察大打折扣——死板的雷达就不存在这些障碍。观测来袭敌机的重任就落在了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身上。此时,它们已经刻意拉开了与航母间的距离,尽量提前发现敌情并发出预警,为航母实施积极反应争取尽可能充裕的时间。

一旦发现敌机来袭,航母就会将信息迅速传递给空中巡航的零式战斗机。日军战斗机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接收范围和放大率十分有限,在紧急关头往往处于通讯不畅状态。当时日本海军尚未建立起有效指挥和调配空中巡逻战斗机的机制,飞行员们基本是自行执行战斗任务,他们会攻击出现在视野内的任何敌机。当护航舰船检测到敌机来袭时,通常做法是释放烟雾引起上空战斗机的注意,同时通过信号灯向编队中央的航母发出警告。紧急时刻,他们也会以向敌人来袭方向开炮的方式提供预警。

这种缺乏统一协调的防守方式存在的缺点显而易见。对于多角度、全方位的空中威胁,日军的防御体系就显得反应迟钝且过于脆弱。尽管零式战斗机异常彪悍,但面对近乎饱和的连续打击,他们的防御并非坚不可破,随后的战争进程将提供有力的佐证。

就航母本身的防御而言,日军更多借助舰船的操控而非防空炮火,这对防御美军蹩脚的鱼雷攻击非常有效,因为那些鱼雷速度极慢且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但用急速转向方式摆脱攻击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航母在急速转向时,护航舰只必须与之保持足够的距离,其防空炮火就无法提供近距离有效支援。再者,急速转向规避攻击肯定会大大降低自身火炮的打击精确度。当时的普遍观点是,急速转向就相当于放弃了射击的精度。况且在此前半年多的征战中,机动部队并未遭遇过强有力的攻击,除了在锡兰海战中的那两次偶然事件。英国人的拙劣表现使毫发无损的南云舰队并未意识到在防守上存在不足,他们依然坚信,自己的防御是完美无缺且坚不可破的。六个月接连不断的胜利让日本人完全丧失了紧迫感以及适时作出改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6时49分,南云和草鹿收到了一条不幸的消息——可能两人当时尚未意识到。“筑摩”号负责六号线搜索的侦察机因气候恶劣提前返航。此前大约在6时15分到30分之间,“筑摩”号负责五号线搜索的水上飞机曾在美军两支特混舰队以北约36公里处飞过。可能由于心不在焉,也可能由于云层遮挡,这架飞机并未发现在海面上迤逦而行的美军舰队——当时距斯普鲁恩斯放飞两艘航母上的所有攻击机还有半小时到45分钟。后来日本人将所有怒气都对准了“利根”号四号机的甘利洋司,事实上责任最大的应该是这架侦察机的飞行员长谷川忠之中尉和电报员大竹彰一等飞曹——这架飞机在当天下午16时33分执行搜索任务时被“企业”号的一架战斗机击落。

同样,在其南面四号线飞行的“利根”号的侦察机不仅晚起飞了半个小时,且已经偏离了预定的搜索线。阴差阳错,驾驶这架侦察机的甘利洋司一等飞曹竟然在错误的航线上意外发现了美军舰队。后来有日本记者曾说,“甘利能够发现敌人纯属憨人有憨福”,南云敷衍了事的搜索竟然能发现敌人实在属于运气太好。一句题外话,在中途岛海战中“出尽风头”的甘利洋司并未在此战中丧生。他后来改飞夜航战斗机,于1945年5月13日战死于冲绳岛上空。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历史也从不相信假设。但如果“筑摩”号的侦察机或者甘利能够在7时15分之前定位美军特混舰队,也就不存在后来争议颇多的“换弹”命令。南云肯定会在最短时间内放飞由三位精英少佐率领的“A级攻击部队”。这样的打击或许不会为日本人赢得战争,但肯定将增加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损失。如果美国人的攻击仍像后来那样幸运,将可能出现珊瑚海海战类似的结局——双方同时出手攻敌最终两败俱伤,参战的7艘航母很可能同归于尽。那样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就只有日军的“双鹤”和美军“萨拉托加”号、“黄蜂”号在太平洋上一决雌雄了,这种状况将一直持续到美国人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出炉。可以说,从清晨7时斯普鲁恩斯放飞第十六特混舰队的所有攻击机开始,南云已丧失了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已注定无法赢得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赤城”号飞行大队长渊田美津雄海军中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