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最人物 2021-03-14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毛相林62岁了,回想起1997年带领下庄村人在绝壁上修路的场景,他还是会眼眶湿润,因为那段日子真的太苦。

    在高山绝壁上修公路不只是艰辛,也极有可能在修路的过程中牺牲,头上的石子不停落下,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那一个个单薄的身影从远处看去,渺小而悲壮。

    悬崖峭壁上没有住处,大家就以山洞作为栖身的地方,在石头上架起铁锅煮红薯,吃住都在洞穴里。深冬腊月,寒风呼啸,山上的雪下得很厚,落在悬崖壁上,也落在他们的身上。

    那般场景,从不浪漫,只觉生命之重。

    毛相林的背后,是绝不屈服的血肉之躯,也是不认命的灵魂。因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勇敢,让下庄村人摆脱了贫苦的宿命。

    年过六旬的毛相林已是满头白发, 曾经的他不甘心屈服,敢于向命运的天坑抗争,如今路修好了,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也不可避免地老了。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薄纸,应有不屈之心。在这个无数流量关注网红、明星、绯闻、暴富的时代,下庄村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因为,这不只是下庄村的故事,也不只是毛相林的故事,这是一群平凡的中国人,深陷命运谷底、却穷尽一生仰望星空的故事。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深冬,南方山谷。

    年过六旬的毛相林站在那里,就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山。

    他为了改变村民的命运,曾经用自己的双手,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在重庆巫山县下庄村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站在悬崖边上往下看,不免双腿发抖,在这里修路好比“愚公移山”。

    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会不感到畏惧。

    巨大的石头在悬崖上滚动,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每当这时,毛相林都会身先士卒,选择第一个下去。

    在近乎垂直的山体上,他把绳子系在腰上,以最原始的方式步步向前凿进,感受未知的危险。当他觉得境况安全后,才会让村民们跟着下去。

    在悬崖边开凿山路,亦是开凿希望。

    在毛相林的记忆里,这片贫瘠的深山困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下庄村人,外面的世界距此过于遥远,这条通往山外的路,非修不可!

    62岁的他,被称为“当代愚公”,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坚定得不容置疑。

    面对外界的各种褒奖,毛相林总是摆摆手,认真地说:“和他们相比,我做得还不够。”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

    过往百年里,重庆的巫山县下庄村坐落于大山深处,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高达一千多米,整个村子都在一个巨型天坑里。

    下庄村的村民出山,只能沿着一条蜿蜒在绝壁上的小道不断攀岩,艰辛又危险。

    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那里的村民们生活在贫苦之中,与世隔绝,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下庄村人出村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是老下庄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歌谣,也是其真实写照。

    对仗工整的歌谣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悲苦与无奈。

    下庄村有位九十岁的杨奶奶,自18岁那年嫁到此地后,就再也没有走出过村庄,要想走到外面,就要在接近九十度垂直的悬崖上攀爬。

    代价巨大,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悬崖深处。

    这个近400人的村庄被重重大山阻隔,远离外面的世界。

    那不是耸人听闻,是真实所在。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下庄村人出村

    从小生活在此的毛相林,直到十四岁那年,才第一次走出大山,走了整整3天、双脚磨起了泡才走到巫山县城,吃上了一碗米饭都觉得稀奇。

    毕竟,他平时在山里只能吃得到苞谷、洋芋、红薯。村里的人也大致如此,贫苦拮据,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苦闷焦灼。

    1977年,十八岁的毛相林成为村里的团支部书记,那时他需要经常出山,去巫山县城采购尿素,一袋尿素八十斤,全靠人力一袋袋背回村里。

    那时的毛相林,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却无能为力。

    山外的姑娘不愿往山里嫁,山里的姑娘拼了命想逃出去,凶险的地形禁锢了下庄村的祖祖辈辈,年轻人只能另寻出路。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最初,毛相林和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两个月挣了三千块钱,最后被乡里的武装部部长写信喊了回来。

    彼时,毛相林刚刚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可是面对下庄村的困境,他无能为力。母亲的一番话让他下定决心,要让下庄村走出困境。

    “既然老百姓选了你,就是相信你,你必须要对大家负责。”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毛相林与母亲

    毛相林接起了村上的工作继续干,从外界重新回到逼仄的村子,他相信只要自己带头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回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修建学校。当时,下庄村唯一的小学是由保管室改造而成,条件非常简陋。

    毛相林号召全村人义务劳动,一起将学校重新翻新,1995年,下庄村的孩子们搬到了崭新的砖房教室,再也不用担心暴雨天屋顶会落下水滴。

    在他看来,亏了什么都不能亏教育,那是一个时代的未来。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新教室有了,老师却不知从何寻去,下庄村因地势险峻无法引进人口,长此以往,毛相林担心他们会成为最后的下庄人。

    “我看到他们的路通了,发展得很好,看到砌了两层的洋房,有电视还有冰箱……”

    1997年,他去县城参加培训时,看见邻村家里亮起了灯,孩子们也看起了电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意识到下庄村与其他村子的差距已经拉开。

    当时,他指着别人家中的冰箱问身边的人:“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

    邻村的人回答:“冰箱。”

    那一刻,毛相林觉得自己愚笨极了,他都不好意思再问冰箱有何用处。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此次出行的所见所闻,对他的刺激很大,回到家后的毛相林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要想富先修路,作为一个贫穷的地方,只要有了路,这个地方就不会贫穷。”

    当他把自己想要修公路的想法提出来后,周围的人集体摇头,觉得毛相林在做梦,这是无法实现的梦想罢了。

    缺乏劳动力,毛相林就号召全村人都上工地,没有资金,他就带头卖猪卖粮食。

    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他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700块养老金,又用自己的房屋做担保,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

    在他的带头下,短短五天时间里,每家每户挤出10块钱,总共凑出了3960元的启动资金。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村民们筹资

    那一堆皱皱巴巴的钱,是这一辈人近乎所有的积蓄,他们是一群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人。

    有人对他说:“如果路修不好,你的房子可就没了!”

    毛相林想要修路的心很坚定,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没了就没了,我在地上搭个棚子也住得下去。”

    在他看来,他们这一代人应该付出,如果不下这个决心,不对自己狠点,这个路是永远修不通了,下一辈人的日子会更难。

    毛相林立下军令状,打算带领全村人用10年修通公路。“如果10年修不通,就20年,反正一定要把它修通。这辈人修不通,下一辈人接着修,总要把它修通……”

    1997年腊月初八,下庄人在鱼儿溪畔悬崖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炸石声响起,人们激动地哭了。

    因相对平坦的地方需要盖房种庄稼,他们选择的路线坡度大多都在70度以上,最陡峭的地方达到了100度。

    毛相林同大家一起,腰系吊绳,用钢钎、大锤、锄头和双手,悬在空中极为危险的峭壁上凿开石头,像是蚂蚁啃骨头,看得人心里发紧。

    在悬崖峭壁上修公路不只是艰辛,也极有可能在修路的过程中牺牲,头上的石子不停落下,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

    那一个个单薄的身影从远处看去,渺小而悲壮。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修路的下庄村人

    悬崖峭壁上没有住处,大家就以山洞作为栖身的地方,在石头上架起铁锅煮红薯,吃住都在洞穴里。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只能蜷缩在山顶洞穴之中,为了避免熟睡后滚下山谷,村民们在自己腰部系上一根麻绳,再将绳子绑在树上。

    条件艰辛程度,外人无法想象。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修路的下庄村人住在山洞里

    深冬腊月,寒风呼啸,山上的雪下得很厚,落在悬崖壁上,也落在他们的身上。

    那般场景,从不浪漫,只觉生命之重。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这条路修得太难,也太苦。

    1999年秋天,36岁村民黄会元在用钢针撬动岩石时被落下的巨石砸中,不幸摔下了万丈深渊。

    两个小时后,同伴在山底找到了他僵硬冰凉的身体。

    谁也没想到,意外发生的前一天,赶回家修路的黄会元留下了最后的影像。

    “盼望着把这个公路修通,大家伙好得到幸福。”语言简单朴素,这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的笑容中有希望。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下庄村村民 黄会元

    前一天还有说有笑的年轻人,现在就离自己而去,毛相林心里悲痛万分。

    往黄家送遗体的夜晚,他不晓得后面还要死多少人,心里已经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

    压力与愧疚从他的心底不断迸发,这个年轻人的突然离去,第一次让一直以来内心无比坚定的毛相林产生了动摇,他开始怀疑自己修路的选择是错的。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是个脾气不好的人,那天晚上,毛相林做好了被打被骂的准备。然而,到了之后,黄益坤却说:“毛相林,谢谢你,你把他尸体弄回来了。”

    从不轻易流泪的毛相林,望着眼前这个刚刚失去儿子的老父亲,哭了。

    他向黄会元的父亲下跪道歉:“对不起,是我把他喊回来修路才牺牲的,我应该给你家赔罪。”

    眼泪中有心酸,也有不甘。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在这之前,已有一位年轻的村民坠入悬崖,失去了生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意外频频发生。

    当时,40岁的毛相林面对下庄村的村民,问大家是否还想修路。

    大家集体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也陷入到关于修“天路”的挣扎与沉默中。

    一片寂静之中,黄会元的父亲突然站出来:“哪怕我儿子死了,我还是希望群众努力一把,执着一把,我们公路就修通了,就摆脱贫困了啊。”

    满头白发的72岁老人,强忍丧子之痛,惹人心疼。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黄会元的父亲 黄益坤

    黄益坤的这番话,给毛相林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擦干眼泪,大声发问:“同意修公路的人请举手!”

    霎时间,不论男女老少,纷纷举起了双手:“修!”这一声回答的回音在山谷之间飘荡,不容任何置疑。

    那一刻,毛相林发誓要将这条公路修通,自己这辈人苦十年,也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未来的路,在悬崖上寸寸向前推进。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向这座深山发起进攻。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

    他们铆足了劲,没有炮眼便放绳凿,没有挖掘机就用双手挖,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开凿希望。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不幸的是,在这期间,又有几名村民在修路的过程中牺牲。

    坚韧的下庄村人擦干眼泪,默默地将“战友”安葬后又继续修路。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村民们安葬修路过程中牺牲的人

    村民们通过最原始的方法,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一块块的石头,不论严寒或是酷暑。

    那几年,最重最危险的活,38岁的毛相林总是抢着干,不管多难都熬过来了。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毛相林在修路

    他们向绝壁开“天路”的故事让外界为之动容,渐渐地,各种物资不断被送到下庄村。

    2004年4月,毛相林带领村民们,在陡峭的绝壁上,成功凿出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蜿蜒伸向山外的世界,从下庄村到巫山县城,车程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修好路的下庄村

    七年的时间,下庄村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不再是梦。

    因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勇敢,让村民们摆脱了贫苦的宿命。

    修路成功后,毛相林找来一辆货车,让全村的男男女女跟在车后,从头到尾走了一遍,他们人手捧着一碗酒,站在最高处祭奠为修路失去生命的兄弟们。

    毛相林眼含热泪对大家说:“今天是祖祖辈辈盼望不到的一天,我们这一代人把这个路修通了,我对得起全村的人,也对得起死去的兄弟们。”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毛相林和村民们,祭奠因修路死去的兄弟们

    说完,他哭了,往日里看起来坚不可摧的男人们也已泣不成声。

    那片深山,曾经困住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终于可以走出去了。

    “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富裕路!”公路通了之后,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仍然闲不下来,他想办法让村里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下庄村的乡村产业。

    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走在最前面。

    路修通之后,毛相林觉得还远远不够,他要带领村民们脱贫,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学会了种脐橙和西瓜,最后收获的果实通过那条“天路”运往山外。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毛相林和村民们在看收获的脐橙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下庄村,给故乡带来新的气息,这一切在通路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毛相林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的活全落在了媳妇和84岁的老母亲身上。不过只要在家,他都会5点起床,剁猪草、做猪食,忙完就赶去做村里的事务,仍然闲不下来。

    已经62岁的毛相林已是满头白发, 曾经的他不甘心,敢于向命运的天坑抗争,如今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也老了。

    对于下庄村的未来,他还有着更大的心愿。在悬崖上“愚公移山”,是一个普通人最大的英雄主义。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毛相林的背后,是绝不屈服的血肉之躯,也是不认命的灵魂。

    曾经,悬崖绝壁几乎无处立足,贫穷闭塞也是无法摆脱的宿命,如今外面的世界再也不会遥不可及。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时光荏苒,毛相林成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021年2月,全村人为他集齐了路费,他去了趟北京,参加了春晚的录制,终于看见了天安门的模样。

    第二天,他着急要回下庄村,与村民们分享这份喜悦。毛相林下了飞机换乘高铁,再坐汽车穿越层层绝壁与山林,才抵达村落。

    一路上,他不停地抚摸自己胸前的奖章,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大家丢下锄头,放下农活,守在村口等待这个从北京归来的毛主任。

    毛相林刚进屋,大家就把他团团围住,一屋子的人回忆起1997年冬天,回忆男男女女共同修路的艰难岁月,心里感慨万千。

    挂在悬崖上的62岁老人

    修路的下庄村人

    “过去的付出没白付出,我感到值得。”他回想起那些日子,如是说。

    时代的列车已经远去,那些因修路逝去的年轻生命,随着滚烫的眼泪留在了下庄村人的心中。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薄纸,应有不屈之心。在这个无数流量关注网红、明星、绯闻、暴富的时代,下庄村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因为,这不只是下庄村的故事,也不只是毛相林的故事,这是一群生于沟底的中国人,穷尽一生仰望星空的故事。

    天无绝人之路,下庄村的路修通那一刻起,一切,都重新开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