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初,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3.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4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5.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1.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给我们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3.我们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无法验证地球的形状。(×)2.人们在海边瞭望天边驶来的帆船时,总是先看到(B)。4.(B)带领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最后又回到了出发地。答: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人宇宙飞船,宇航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地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五、仔细观察地球仪,不同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什么?答:在地球仪上,用不同颜色、各种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六、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蓝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可能是什么?比较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大?答:白色部分表示雪原、冰川,也表示云层;蓝色部分表示海洋;咖啡色部分表示山地、高原和沙漠戈壁;绿色部分表示植被。其中,蓝色区域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绝大部分,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約占71%。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고星)。4.(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至今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5.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圆),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圆到缺)。1.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5.月相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的关系。(√)2.模拟制造月球上的环形山时,我们将细沙平铺在托盘中,用大小不同的石子撞击细沙。平铺的细沙代表(A)3.月球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下列关于环形山叙述错误的是(C)。B.环形山有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分布没有规律。答: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成、不同位置丢大小不的石子。4.环形山形成答:有规律。上半月由亏到圆,月亮亮面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亏,月亮亮面逐渐变小,直至新月,亮面在左侧。答: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月相的变化。答:新月→上蛾眉月→上孩月→渐盈凸月→满月→渐亏凸月→下孩月→下蛾眉月。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5500℃),内部温度可达(1500万℃)。它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3.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颗恒星。4.太阳离地球约有(1.5亿千米),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30万千米)。5.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1.由于地球是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动,所以一天当中太阳是东升西落。(√)4.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小。(X)1.一天之中,我们感觉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时间是(B)。四、一年之内,同一地点,太阳的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年之内,同一地点,夏至太阳高度角最大,春分或秋分太阳高度角次之,冬至太阳高度角最小。五、说说怎样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最后做出结论。2.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测出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实验记录:分别记录一天之内9:00、12:00、15:00太阳的高度。实验结论:一天之内,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角最大。2.古代人早就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5.日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晷针)和(晷面),以及(晷面上的刻度线)2.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都一样。(X)3.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正好相反。(√)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是(C)。4.小明早晨在学校做早操时有以下发现,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B)。五、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一直相同吗?为什么?答:影子的长短不是一直相同的。因为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答:“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不够准确,还有遇到阴天和晚上就无法使用了。七、一天之中,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渐渐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影子的变化,是一个长→短→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始终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