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韵绕梁九百年

 zjshzq 2021-03-14

■马培荣 文/图

抚琴图

在宋代的盱眙第一山,有一眼“玻璃泉”,曾因大诗人米芾一首《玻璃泉映月》而名声大振,也曾因江西派琴师崔闲抚琴三十曲而蜚声海内。这段鲜为人知的古琴、乐曲、琴师、诗家与泉水、清池的美好故事,或许能为盱眙第一山增添几分雅趣,也为玻璃泉平添一段佳话。

910年前的1110年,正是北宋徽宗大观四年。这天,一个长者,髯须飘逸,神清气定,身背一尊古琴,闲庭信步踏着石阶,一步一步地向着盱眙第一山麓的玻璃泉走来,眼睛还不时地向着四周张望。这人姓崔名闲,是北宋江西琴派的著名琴师。他之所以来到盱眙第一山,一是为寻访江西琴派的领袖人物欧阳修、琴师沈遵和好友苏东坡的当年足迹;二是要等一个人,想恭请此人为自己所整理编辑的琴曲填写琴词。这是求人的事,当然得早点到达、提前等候,以免怠慢了人家。

崔闲,字诚老,自号无著道人,江西九江星子人。从小精通音律、善操弦琴,未及弱冠即以操琴而闻名,且得江西琴派领袖人物欧阳修和江西琴师沈遵的指点,琴艺超群。曾游京师,后结庐于庐山玉涧,庐斋“睡足庵”。崔闲与苏轼友情深厚,苏轼谓之“玉涧山人”。

北宋时期,全国已成汴梁、两浙、江西“三足鼎立”的古琴流派,“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宋·成玉涧《琴论》)。江西琴派在北宋庆历初(1042)即已崭露头角,其领袖人物就是欧阳修。他不仅喜欢弹琴,对于琴艺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为了提高琴艺,他曾拜擅琴者为师,并以琴会友,结交了众多爱弹琴的人,渐渐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琴艺派别。其中沈遵便是著名的琴师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38岁的太守欧阳修游历滁州琅琊山,兴作《醉翁亭记》,勒石成碑,立于亭中,事传千里。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闻而往游,爱其山水,归写琴曲一调,名《醉翁吟》。五六年间,琴曲便传遍大江南北,习操者众多。嘉佑元年(1056)冬,沈遵专程拜会欧阳修,欧阳修为之作《赠沈博士歌》二首。可惜的是,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不幸逝世。时隔不久,琴师沈遵也离世。此时,江西琴派的“接力棒”便交到了崔闲手中。

崔闲不负众望,他第一件事便是着手整理江西琴派留存下来的琴谱,整理编辑成一本《江西谱》。他力求将江南的明媚山水、自然风光融入古琴心魄、委婉弦音,以造就优美华丽的艺术风格。

崔闲整理的第一首琴曲就是《醉翁吟》。这是沈遵根据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的寓意所谱写的琴曲,可谓是文人琴风的代表作,非常流行。崔闲对《醉翁吟》进行了整理,并注上“平仄四声,分均为句”,将其变成“琴曲谱”,又因“常恨此曲无词”,想请文人雅士为此琴曲填词。崔闲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诗人词客苏轼,当他得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已经三年,于是,便拄着木杖、脚穿芒鞋,只身前往黄州拜见。

元丰五年(1082),庐山琴师崔闲的到来令苏轼激动不已,两人畅谈琴曲,讨论诗风,推心置腹,一见如故,从此结为挚友。崔闲称苏轼为“东坡居士”,苏轼称崔闲为“玉涧道人”。苏轼得知崔闲在为欧阳修、沈遵的《醉翁吟》谱曲为声,且为琴曲寻词,而“请于东坡居士”,当即乐意为之。因两人对这一题材都很熟悉,所以合作得非常顺利。“崔闲为弦其声,居士倚为填词,顷刻而就,无所点窜。”就这样,苏轼倚声填词、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首琴曲歌词的填作,而且自然天成、无需雕凿,最后竟然一字未改,反而使琴曲大为生色。

在黄州东坡雪堂,崔闲不仅结交了诗书大家苏轼,还结识了诗人米芾、盱眙秀才杜舆等许多文人雅士。

说起与崔闲共同创作《醉翁吟》的事,苏轼曾作诗以述:“醉翁喜琅琊山水,沈遵以琴写其声,惜乎无辞。今玉涧道人妙于琴,故因其声而为辞以补。”苏轼还作诗一首,题以《寄崔闲》:

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崔闲也作《颂》诗一首,赠予苏轼。诗云:

每与东坡心印传,雪堂终日悟琅然。

七弦高挂挥无用,明月当天一点圆。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流放儋州(今海南省儋县)三年后,大赦北归,复任朝奉郎,然而在途中卒于常州。之前,苏轼曾对崔闲说:“我很想和你一起合作,将所有琴曲配写歌词。可我一生漂泊,起落无定,恐怕难以胜任。我今举荐一人,他正年富力强、才华横溢,当能胜此重任,此人就是叶梦得。你可去淮上都梁,于南山之麓、玻璃泉边,一边抚琴,一边等待,若有缘者,定能相见。我曾十数次往行淮上,驻足盱泗,畅游南山,崔君若往,在这风光之地、山水之城,定能有灵感显现,名曲催生也!”

崔闲得知,叶梦得,字少蕴,熙宁十年(1077)生于苏州长洲,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初调丹徒尉,后任翰林学士。其生于书香门第、文学之家;嗜学早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诗文深厚清隽、作风婉丽。虽小自己20多岁,但其学识、文采却令人赞叹。崔闲想,如若能得到叶梦得的相助,或许琴曲填词之事,便能成功。

大观四年庚寅(1110),崔闲得知叶梦得将取道泗州,途经盱眙,便提前来到盱眙,于第一山玻璃泉畔,一边习琴、一边等待。

崔闲来到第一山,抬眼看去,不由得惊呼“美哉”!此地真乃山重水叠、陡壁巉岩,松柏滴翠、桃杏满园,石阶层层直通天际。绝壁之前多有巉石,如狞龙伏虎、怪状奇形,石壁有泉,泉自窍出,喷泻淙淙、泉水清冽,涓流不息、四时不断。下承以池圜,上复以亭阁,匾额题曰“玻璃泉”。崔闲叹息道:“难怪米元章至此,恋景难移,吟诗题字,不忍归去,此地确是美景,不差琅琊也!”

于是,止步择地,置琴泉畔,挥指弄弦,欣然奏之。

崔闲的琴声美妙灵动,琴声从指间流泻,似石窍涌泉,汨汨而出,似月色如水,柔美恬静,似细流丝丝,淌过心间,似碧空如洗,舒软空灵。忽如微风拂柳,丝丝缕缕,忽如黄莺啼鸣,悠悠扬扬,忽如天籁之音,回肠荡气,忽如曼舞轻袖,花径留香。真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此处闻”。悠悠琴声、潺潺泉水,相应交错,如神女下凡尘,感染了周围所有的听者。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循着琴声,人们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涌向山麓,玻璃泉畔,秀岩崖侧,杏花园外,清心亭旁,石阶上下,亭廊周围,人们争相聆听,聆听这难得的古琴之乐、天籁之音。

这琴声也感染着一个年轻人,这便是33岁的翰林学士叶梦得。他因公务,取道泗州,因慕东坡、元章之旅,决意到都梁南山一游。今到盱眙码头,便弃船登岸,却被这悠扬动人的琴声所吸引,不由得步履踏着琴声走,琴声跟随脚步行,信步登阶,拾级而上,循着琴声而去。这是何人奏琴,将天籁之音落于人间?这是杏花、桃花开放的声音,似乎正在叩击心灵的柴扉;这是泉水、心语流淌的声音,似乎和着琴声的节拍随风飘逸。他醉了,陶醉在这迷人心魄的琴韵之中,甘愿酣畅淋漓;他梦了,沉睡在这悠扬轻柔的温情之中,宁可不再醒来。循着琴音,叶梦得登越百十台阶,来到玻璃泉边,来到琴者身旁,微闭双目,依旧浸醉在这迷人的琴韵之中。梦得心想,能如此弹奏《醉翁吟》者,惟有江西琴圣、玉涧山人、庐山崔闲也!一曲罢了,再奏一曲,崔闲一时不能自已,竟然将30首琴曲连连弹奏。

晚霞飞天,夕阳西沉,染红了淮水芦滩。崔闲收起古琴,听琴的众人也陆续散去,惟有梦得还在琴韵之中,尚未醒来。崔闲说道:“年轻人,时候不早,该回去了。”梦得这才惊醒,赶紧躬身作揖,道:“听先生弹奏《醉翁吟》,真乃天籁之音!敢问先生,您可是庐山崔闲崔琴师?学生梦得这厢有礼了!”

崔闲扶起叶梦得,说:“您一定就是翰林学士叶梦得少蕴先生吧?今日在此,就是为了等您。这还是东坡先生、襄阳画师的举荐。恕老生冒昧,在下是想请叶先生为我整理的琴曲填词,他日我把这些琴词带回庐山,可以倚琴而歌,这也是一件千载盛事啊,还望先生成全!”

叶梦得拉着崔闲的手,深情地说:“在苏、米面前,学生实在不敢作为。学生虽心中爱琴,却不会弹奏,过去虽从信州道士学了一两指法,也只能是拨弄两下,未得其真谛。填词之事,本想推托。可刚才听了老师琴曲,感至肺腑、触至魂魄,真的是无法推辞了。学生当尽力为之。”

于是,崔闲将琴曲按照平仄四声、分均为句,请叶梦得按照词句韵脚、平仄声调,填写琴词。二人一起,游南山、看风景,尝美食、品美酒,观长淮、览都梁,研琴曲、填琴词。崔闲依谱弹奏,梦得依词而歌,不觉过了10余天时间,30余首琴曲皆已填词完毕。后来,叶梦得在其所著《避暑录话》一书中,记录了此事。

在宋代之前,一般琴曲都是“有曲无词”,正因为崔闲在所辑江西琴派的《江西谱》时,请了苏轼、叶梦得等为每首琴曲逐一填写了琴词,使得《江西谱》“既有曲亦有词,既能弹又能唱”,不仅因为琴曲的纤丽风格受到欢迎,还因它曲词并茂而赢得文人雅士的盛赞,而“有曲有词”也更有利于其传播与普及。可以说,《江西谱》的流传,在盱眙玻璃泉畔奏琴的大师崔闲、同游第一山填写琴词的学士叶梦得,功不可没。

崔闲在盱眙期间,还拜访了在南山种松的盱眙秀才杜舆和泗州临淮县令衢州程俱。当崔闲离开盱眙返回江西庐山时,程俱专门为他写了一首《送崔闲归庐山》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