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考无忧】志愿填报前的准备工作

 报考无忧 2021-03-14

于1月23—25日举行的八省联考已过去一个多月,各省成绩也陆续公布,怎么才能做到有效演练,从而更好地为高考志愿填报做准备?一起来看看~

  志愿填报前的准备工作

1.正确认识成绩和排位

志愿填报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要以具体的分数/排位来确定。因此,在考试成绩公布后,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所在的排位情况。相比成绩的涨幅,主要看排位的变化更为实际。

在高考前可以根据平时的模考成绩预估分数,确定自身成绩变化范围,制定目标院校/专业方向,稳住心态。

2.提前做好规划,确定理想院校/专业

在成绩公布前,要对自身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研究自己的喜好及特长,确定发展及就业方向。

对专业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大范围上,最好可细化到某一专业。因为每个专业类下细分有多个专业,各个专业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方向、就业等都不同。

3.了解心仪院校的往年录取数据

考生要提前了解目标院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最低排位/录取人数/录取专业/录取规则等。

根据自身的成绩变化范围,筛选目标院校/专业名单,更好的为志愿填报做准备。

新高考后,以前几年的数据参考、借鉴作用可能不如之前准确,但仍可通过以往排名,大致看看自己可以被录取的学校有哪些。

4.充分理解高考录取规则

各省市每年都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考生要对高考录取规则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对录取批次、志愿设置、招生计划、投档原则、同分排序、服从调剂等重要内容细读分析。

对于首次进行新高考的考生而言,填报流程与录取规则比之前都有较大变动,更应该认真对待模拟志愿填报,避免在今后的填报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5.熟悉各目标高校和专业

每年都有因为不了解专业或学校而退学的案例发生。有些学校或专业名称比较具有“迷惑性”,若不深入了解就有可能“踩坑”。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前者属于数学类,后者属于计算机类,单看名称就很容易弄混。

了解高校可以从办学层次、办学属性、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重点学科建设、特色专业等方面入手,这些资料一般在学校官网就能查到,有条件的还可以实地探访,对学校和专业有个更全面的认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