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与诚的交融

 一滴水之二 2021-03-14
不能舍弃的传统文化有什么?

女神节晚上听老师介绍了宋代绘画。宋代绘画在唐五代基础上发展到相当完备成熟的阶段。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

宋代绘画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

但是传世的宋画三千件不到,而且极大多数在海内外博物馆内收藏。作为有心的爱国艺术家,润畦老师的朋友团队耗时四年多拜访了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采用原物专业拍照,闭关五年临摹了一百多幅不传精品。

在这幅最高的山中,我突然从欣赏老师的作品变成了他原创的诗。

“清辉抚幽壑,捉笔为酬君。

挥毫写枯树,弄墨染流云。

春来着细柳,客去斜日曛。

善学得画意,唯有谦与勤。”

这诗句润畦老师对这幅画作的赏评。

老师的诗和画作浑然一体。学识浅薄的我,完全没有看出。

刚刚看到整幅作品和放大的细节部分,惊叹这是需要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研究、揣摩,才能读懂其中之意啊。

小小的蝴蝶,透露的灵巧生动,估计老师也抓过蝴蝶…

没有看懂所有的字,山中小寺的钟声,这意境我只会点赞。

哈哈,众仙家下凡了。

不懂马的品种、感觉这两匹马要走了……

这寄语是在想着朋友吗?没有老师讲解,现在身边没有专家朋友,我一人独赏哪能看透画意…

这幅也是生活中的写照吧,好像是在晚读。举案齐眉就是这样的吗?

暮霭氤氲,神仙的生活呀。

宋代的文人除了写诗作画,树下抚琴一曲也是风雅、有修养的境界吧。

我国的佛教从汉朝传入到兴盛,一直是画家有以佛道细分的科目。老师擅长的也太多太多了吧👍

突然看到浓彩重墨,老师的画风又变。

其实我也仅仅看了几幅时间也就匆匆溜走。老师每临摹一作品需要的时间想想都惊人,况且已经有了这一百多幅。

       未来的岁月,期待看到更多的作品,让那些传世而被隐藏在博物馆里的巨作成为我们生活中经典。

        期待老师的画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