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史笔记丨8.7 纪实摄影的新动向

 子君zijun123 2021-03-14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七节 纪实摄影的新动向

1.美国女摄影家南·戈尔丁Nan Goldin

生活经历:南·戈尔丁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在毕业于波士顿的美术馆学校后,她离家出走到纽约,与一群生活于社会边缘、对嬉皮文化持有同感的年轻人一起过着一种波希米亚式的生活。这些年轻人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生活规范彻底决裂,为当下而生,及时行乐,摆脱责任,沉溺于酒精、毒品、性爱之中,徘徊在性的快乐与自我实现之间。 

拍摄方式:用快照的形式将这个圈子中的各色人等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她照片中所记录的是他们这些人的私人生活空间与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场面。通过既不奉承也无隐瞒的直率的摄影方式,她形象地呈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青年生活图景。

影响意义:1.她通过将自己与友人交织在一起的自传体式的“视觉日记”,检验自己与友人在这个打破了一般家庭原则的“扩大家庭”中的相互间的心理纠葛、感情依靠与谋求自立之间的矛盾心态。

2.通过这种来自内部的记录,她传达了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族群的声音,并对传统的价值观提岀挑战。纪实摄影在她手中成为探索自我的手段,而不单是记录事实的手段。

3.而她将以前被有意无意地排斥于摄影家(因而也是观众)视野之外的“异端”题材纳入自己的取景框,则至少促进了对纪实摄影功能的柔性思考。

· Nan Goldin,Nan and Brian in bed, New York City 1983 

· Nan Goldin,Guido floating, Levanzo, Sicily, 1999


· Nan Goldin,Ian in the Dressing Room, Manila, 1992

· Nan Goldin,Nan one month after being battered, 1984

· Nan Goldin,Joey in my mirror, Berlin 1992

2.美国摄影女家萨莉·曼恩Sally Mann

拍摄对象:三个儿女在她身边生活的成长过程。

代表作:《亲密家庭》

影响意义:通过对孩子身心两方面细微、持续的且富有感情的摄影观察,萨丽·曼的影像在看似一片温馨与浪漫之中,颠覆了有关儿童的传统观念与表现儿童的陈规。呈现在她的照片中的儿童的复杂心态与身体姿势,其深度并不是以往只注重表现儿童天真无邪的照片所能达到的。

·Sally Mann,Emmett and the White Boy, 1990

·Sally Mann,Jessie Bites, 1985


·Sally Mann,Untitled from the 'At Twelve' Series (Page 16)

·Sally Mann,Blowing Bubbles (from the Immediate Family Series), 1987


·Sally Mann,Under Blueberry Hill, 1991

纪实摄影的新动向:

1.摄影家在自己的纪实摄影中导入个人化的观点,拒绝保持距离的客观性,将拍摄者的来自“内部”的视点合法化。使本来传播社会“公德”的“社会公器”的纪实摄影非神圣化,使之成为以“私人感受”为中心的私密纪实摄影。

2.有些摄影师摒弃了传统正规的摄影器材,选择轻便的傻瓜相机,乘机颠覆了摄影的神圣性,凸显摄影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