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7年的一天,靳伯声来到上海博物馆鉴...

 CITSLINC66 2021-03-14
1957年的一天,靳伯声来到上海博物馆鉴定专家谢稚柳家,递上了北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谢稚柳仔细鉴别,见画上有王诜挚友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认定都是真迹,心中大喜,他让靳将画留下,表示拟请上海博物馆买下收藏。
在收购文物鉴定专家会议上,绝大多数专家都对《烟江叠嶂图》摇头。有的说:此画面熟,20世纪30年代就见过,已是公认的假画。有的说:明代万历年李日华早就认定“画假、诗真”。
谢稚柳叹了一口气,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还要研究。钟银兰用信任的眼光扫了谢稚柳一眼,轻轻地卷起画卷,未发一言。
谢稚柳转告靳伯声:专家们说王诜画是假的,上博不收。请你告诉主家,这画我买了!
靳伯声不解:假画你也买?谢稚柳说:做资料参考嘛!
过了两个月靳伯声面带愁容来了,他说:主家听说上博断画为假,火冒三丈,他赌上气了!上回开价800元,这回说非2000元不卖!2000元,当时可买一套房子,不是个小数目。此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600元成交。
谢稚柳卖掉了自己收藏的一批明清字画,分三次将画款付清。他收得《烟江叠嶂图》后朝夕观赏,研究王诜“笔墨性情”,与其别的作品对照后,更加坚信此画非假。
此画在宋代《云烟过眼录》、明代《味水轩日记》上都有著录。清初,高氏用整座庄园换得此画,此后300多年下落不明,要断定它是真迹,确实很难。
谢稚柳又因此画带来厄运,造反派说:即使是假画,也暴露了他与国家争文物的野心!使谢稚柳又蒙不白之冤。而此时的钟银兰却在为他鸣不平,发誓要深研此画,揭示真伪!
1976年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位资深书画鉴定家鉴定了王诜《烟江叠嶂图》,亦断言“画真、诗伪”,此画再次被判“死刑”。钟银兰不服,继续钻研鉴定。好心人劝她:大鉴定家都说是假画,你何苦去摸烫手的山芋!
钟银兰认为:此画如果是真品,将是一件流传千载的国宝;如果因为鉴定的疏漏,而被打入冷宫,岂不是失职?还谈得上保护祖国文物?
她从研究苏东坡与王诜的唱和诗书法和王诜画艺入手,用笨办法,像孩子拼图一样,一到夜里就拿着王诜其他书画真迹的一块块复制品细部,与此画的细部进行反复比较。经过数年认真审读、研究、辨析,终于得出了结论:《烟江叠嶂图》与王诜其他画作、书法的笔墨完全一致,从技法特征、题材内容到许多相同字的运笔方式如出一辙,何假之有?
她发表了一篇《对王诜水墨“烟江叠图”及苏、王唱和诗的再认识》附有苏、王书法作品影印件作为印证。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特别对指为假的地方,详尽而审慎地一一剖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最终断定章佩乙收藏的《烟江叠嶂图》“画真书亦真”。
专家们读了此文,几乎没有异议。有经验的裱画师也认为“此画所用的绢,都是自然真古,绝非染旧”。
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被钟银兰“救活”了,谢稚柳不由得叹服,连声道谢。
1997年元月,谢稚柳与夫人陈佩秋写了正式的捐赠书,将画献给上海博物馆。画被评价为一级品,成为“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