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生存还是求民族平等?纵横金、元两朝的红袄军起义!

 黑龙江波涛 2021-03-14

前言

谈起有金一代的农民起义,那就不得不提起女真人自白山黑水间带至中原的一种军事(或者说社会)制度,它就是猛安谋克。《金史·兵志》记载:“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金史的这段表述精准地阐明了猛安谋克的本质,即脱胎于原始部落制度的一种军民合一的制度。那岂不是说这种制度很落后?非也!女真人作为少数派的异族统治者恰好可以完美地将这一制度嫁接在中原百姓之上。猛安谋克虽可行但若掌控不好则会引起极大的社会不平等,这便是红袄军起义的根源!

为生存还是求民族平等?纵横金、元两朝的红袄军起义!

金代中原社会

一、红袄军起义的导火索:猛安谋克们的压榨与坐享其成。

如《金史》所载,猛安谋克本是女真部落中的基层军事贵族,他们有自己的部属享受属民的供养,是女真部落中的“地主”。当女真人南下灭宋之后,突然获得大片丰饶的女真贵族迅速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统治这片土地。很自然地,在本民族内已成型的猛安谋克制度便是一个现成的统治制度。

公元1133年,废除了据有中原傀儡政权-伪齐国后,金国直接在中原地区推行猛安谋克制度。一开始的猛安谋克制度能够任用投降的契丹人与宋人,但随着契丹人与宋人的不断反抗,金朝开始自东北地区移民女真人至中原担任猛安谋克。有金一代,金朝共移民女真人约40万至中原,这些本游猎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部落民猛然被置于中原农耕环境之下显然是不能适应的。但猛安谋克制度却成功地解决了女真人适应的问题。缘何?无它,女真人担任猛安谋克之后便有汉人供养,他们完全无需考虑生计问题。然而猛安谋克制度虽然解决了女真人适应问题,但却引发了另一个动摇其国本的严重问题-女真人的快速汉化与堕落,这亦是红袄军起义的重要原因。

金朝立国之初,女真人的堕落腐化问题并未引起汉民的强烈反抗。这是因为宋金战争中大量宋朝贵族或被金军俘杀或南逃,一定程度上留出了大量官僚士绅空缺为猛安谋克制度施行的提供了社会资源上的保障。但随着金朝深入的汉化与科举制度的实行使金朝产生了大量的新兴汉族贵族阶级。新生的汉族知识分子必然会面对世袭的猛安谋克在官场上对他们的挤压,这导致汉族民众上升空间不断缩小,社会民族矛盾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因此,一场起义似乎已不可避免!

为生存还是求民族平等?纵横金、元两朝的红袄军起义!

红袄军复原图

二、蒙古人的崛起为红袄军起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公元1206年,在草原上厮杀多年的铁木真终于一统蒙古部落并被推举为蒙古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由此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之后对准的第一个敌人便是与其有杀父之仇的金国。当然彼时金国尚处于王朝的巅峰时刻,因此为了保证能顺利地击败金国,成吉思汗发动了三次对西夏的作战并于1209年彻底拆散了夏金同盟。没有了西夏在侧翼的威胁,成吉思汗终于可以放手进攻金国了!

1211年2月,成吉思汗亲自统军南下伐金。当年秋,得知蒙古南下的金国集中全国45万精锐于野狐岭与10万蒙古大军遭遇。一场血战,早已不复当年“满万不可敌”之勇的女真人以一场惨败宣告了自己的没落。此战金国精锐尽失,为再次抵御蒙古南下,金国不得不调集中原青壮女真人北上,这给了中原对女真人积怨已久的百姓发起暴动的机会。

1214年,山东益都杨安儿发动起义,以红袄为标志聚众数万连克莱州、登州。有了杨安儿的举义,潍州李全、沂蒙山刘二祖、河北周元儿等纷纷响应,他们攻城略地连克州县,一时间山东、河北皆是红袄军的身影,金国似乎距离灭亡已指日可待!然而义军虽所向披靡,但却因一致命战略失误而被金朝镇压最终饮恨失败。这背后到底走错了哪一步呢?

为生存还是求民族平等?纵横金、元两朝的红袄军起义!

红袄军作战

三、仅求存未重视民族矛盾致失联合南宋之机!

猛安谋克在中原的角色如同北宋当年的官僚地主阶级,对中原农民的压榨是一样的。有宋一代北方有多少起义,那么有金一代便有多少。就阶级压迫而言的确没有差别,但金国较北宋特别的一点便是猛安谋克都是女真人,而且是世袭的。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尖锐的民族矛盾,即金朝掌权的女真人对中原汉民的直接歧视。这种其实在科举中存在汉族与女真两个考场及实权官职为女真人掌控这两个层面得到了集中体现。

很明显,金朝女真族统治阶级全无百余年前北魏鲜卑人皇帝拓跋宏主动汉化并实行民族平等(通过诏令迫使鲜卑人主动穿汉服习汉俗达到民族平等的目的)的魄力。他们虽然开设了科举,为部分汉族知识分子提供了上升的空间,但这一空间是狭小的。因此当升无可升之际,底层积压的怒火必然爆发,而这一爆发点便是猛安谋克令农民无法忍受的压榨与歧视。

红袄军起义之初不仅吸纳了大量汉族百姓也同时接受了落魄的女真人,他们以求生平权为主要目标,但却未能充分利用金朝上层女真贵族利用民族区分对待以达到分而治之的民族不平等现象。因此起义之初,红袄军主要集中力量吸引尽可能多的受欺压百姓而忽视了向南联络南宋,以争取南宋这一强力外援。不过彼时保守的南宋朝廷因开禧北伐的失败而选择了观望之态最终导致红袄军在金军的打击下溃败。1218年,红袄军最终不支,除李全所部南下投宋外,其余或败或降,由此红袄军起义转入低潮。红袄军真的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了么?不,他们并没有,随着元军南下他们活跃的机遇再次到来!

为生存还是求民族平等?纵横金、元两朝的红袄军起义!

红袄军击溃金军

终章:金元交替之际红袄军的再次辉煌!

公元1215年,突入华北围攻金中都的蒙古军终于攻克了这座金朝国都。随着中都陷落,金朝在华北的局势迅速恶化,为了抵御蒙古进一步南侵,金朝在积极剿灭红袄军义军保障新都开封安全的同时也大封汉族世侯。汉族世侯的确能够一时抵挡蒙古军,但经几次交手后这些汉族世侯发现了蒙军的强悍而主动投降转而掉头打击金军并会同蒙军剿灭红袄军。

此时的红袄军因蒙古军南下而重新振奋。1222年,红袄军再次出山席卷山东。此次红袄军分裂为了彭义斌与李全两支,明属南宋但实则内斗不断。这给了蒙古人各个击破的机会。1225年,彭义斌于五马山被蒙军击败,身俘被杀。次年,蒙军围攻红袄军重要据点-益都,红袄军首领、宋京东路总管李全不支投降。至此,轰轰烈烈的红袄军起义就此宣告失败!

为生存还是求民族平等?纵横金、元两朝的红袄军起义!

李璮

本为反抗金朝猛安谋克压迫统治的红袄军最终亦未能抵挡蒙古铁骑的洪流,但他们的故事并未终结。李全的降蒙开启了李全李璮割据山东三十余年的历史。可惜彻底转为军阀的红袄军余部未能完成改变被压迫的命运。1262年,李全子李璮割据叛蒙失败,不仅其本人被俘杀,而且也因为他的反叛导致忽必烈不再信任汉家世侯,这导致了有元一代汉族地位的低下。那谁再能继承红袄军的遗志?唯有元末的朱元璋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