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价隔振效果实例

 hfyangyi 2021-03-14


在各个减振设计中,经常会用到很多用于减振的隔振装置,如发动机悬置、排气吊耳等。那么怎样评价这些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呢?

在评价一个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时,通常采用传递率来评价(注意,这个传递率有别于与传递函数类似的传递率),传递率是指主动侧的振动大小与被动侧的振动大小的比值。如果传递率越大,那么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就越好。并且通常采用加速度来计算传递率,用分贝形式来表示: 

式中,  表示主动侧加速度,  表示被动侧加速度。通常当传递率大于20dB的时候,隔振装置被认为是满足要求的隔振装置。传递率大于20dB意味着加速度从主动侧传递到被动侧要衰减90%,被动侧的加速度仅为主动侧加速度的0.1倍,也就是 

由于主动侧的振动源是与转速和频率有关的,因此,传递率也与转速和频率有关。隔振装置应该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都达到上面提及的传递率要求。但很多时候,很难满足20dB的隔振要求,因此,通常的隔振效果要求是15~20dB。注意,上面的公式都是指主/被动侧同一方向的加速度。

在评价隔振效果时,通常分两种工况:一种为稳态工况,另一种为加速工况。

对于稳态工况,计算传递率为使用指定频带内的主/被动侧的加速度RMS值直接计算,因此,得到的传递率为单值。稳态工况计算传递率的基本思想:对测量得到的主/被动侧加速度计算线性自功率谱,然后计算指定频带内(如1~100Hz)的RMS,用主动侧的RMS比上被动侧的RMS(按第一个公式手动计算),得到单值的传递率。由于隔振装置能传递的振动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因此,通常选取低频段内,如1~100Hz内的RMS值。

下图为某车辆怠速时下的传递率计算结果。在1~100Hz内主动侧的RMS值为0.1369g,被动侧的RMS值为0.0258g,然后再按第一个公式计算得到传递率为14.5dB。


对于加速工况,应测量加速工况主/被动侧的加速度时域信号,然后计算得到同一方向主/被动侧加速度的OA(Overall Level)值。然后再按第一个公式计算传递率,用主动侧的OA值比上被动侧的OA值,得到传递率随转速或时间的变化曲线。从下图可以看出,转速在1313~3577rpm之间,传递率是大于15dB的,但在这个区间之外,都小于15dB。


在这将以某品牌商用车作为隔振效果评价的实例。上文中讲到通常的隔振效果要求是15~20dB,这多半是针对乘用车而言,而在商用车中,可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在这个实例中,怠速工况就不满足这个要求。

在这仅以商用车的一个发动机悬置为例进行说明。发动机悬置两侧的测点号名称为发主发被。每个测点位置使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名义灵敏度为100mv/g,如果主动侧的振动量级大,可以用灵敏度低一些的三向传感器,如50mv/g或25mv/g。传感器安装时,要求尽量靠近悬置几何中心位置,安装位置的刚度大,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振动情况。事先应清洁安装位置,可以用胶粘方式进行安装。


试验工况分为怠速工况、某档位下POT工况和WOT工况,每个工况采集3组数据。由于分析方法POT和WOT完全相同,在这只给出怠速和POT的分析结果。

怠速工况发动机悬置主/被动侧的时域信号如下图所示,主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1.8g以内,被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0.34g以内。


POT工况发动机悬置主/被动侧的时域信号和转速信号如下图所示,主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11g以内,被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1.13g以内。转速从850rpm缓慢升速到2600rpm,用时约为40s,转速变化速率为43.75rpm/s。


 

对于怠速工况,发动机悬置主/被动侧的加速度信号做FFT计算线性自功率谱,频率分辨率为0.25Hz。对X轴加双光标计算(软件自行计算)1~100Hz以内的RMS,如图例所示。然后再分方向计算各自的传递率,得到X,Y和Z向的传递率分别为9.56dB,9.76dB和7.80dB。


在图例传递率后面的数值为整个频带内(0~1024Hz)的RMS值。当主动侧的RMS大于被动侧的RMS值10倍时,传递率大于20dB。从图中可以看出,主动侧三个方向在整个频带内的RMS都远大于被动侧10倍以上,因此,如果考虑整个频带,那么隔振效果总是满足要求的。但是,这却不符合事实情况。因为,通常悬置是软悬置,会将高频部分都隔掉,而主动侧的高频振动又非常大。考虑整个频带,则达不到评价悬置的目的了(因为总是满足)。所以,选择一定的频带来评价是合理的。在这里给出的频带为1~100Hz,如果厂家有自己的频带要求,也可以自行设定相应的评价频带。

对于POT工况,需要对发动机悬置主/被动侧的加速度信号作瀑布图分析,同时计算相应的OA。转速从850rpm缓慢升速到2600rpm,用时约为40s,改变速率为43.75rpm/s,频率改变速率为0.73Hz/s。因此,瀑布图分析的频率分辨率设定为1Hz。得到主/被动侧的colormap图如下所示。


X方向主/被动侧


Y方向主/被动侧


Z方向主/被动侧

接下来计算主/被动侧的OA值之比,这一步可自行计算(如将数据导出到excel计算),也可以通过商业软件计算。采用上下图显示,上面显示主/被动侧加速度的OA值,下图显示计算得到的主/被动侧OA值之比,同时将下图的显示格式改成dB,同时在下图的纵轴方向添加15dB的线条,用以表示整个传递率在哪些转速下不满足15~20dB的要求,X方向的传递率随转速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X方向的传递率


Y方向的传递率

 
Z方向的传递率

从上面3个图可以看出,发动机悬置X方向的传递率大于15dB。Y方向局部转速下小于15dB,绝大部分都大于15dB。Z方向在15dB左右。

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希望您对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评价,从测试到分析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