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的特色年俗,你知道几个?(上)|空中茶摊vol.152

 老朱748ib1xkur 2021-03-14
 vol.152

福州人是怎样的过春节的?(上)

茉莉花茶喷喷香,我们讲话福州腔。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南仙空中茶摊节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春节快到了。福州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个醒:应该注意的一些事。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阴历的岁首(元旦)。作为有二千两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福州,有着独特的春节传统习俗。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习俗已经被人遗忘或是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有几个习俗是值得我们很好地传承的。

01

筅堂




一年到尾,洗洗荡荡,但是,到年暝兜,家家户户都会来一次卫生大扫除——福州话叫“筅堂”。俗话说:冬至在月头,棉被罩过头。今年,天气特别寒冷,请大家在搞卫生时用热汤,不用冷水,再喝上一杯较热的茉莉花茶,这样可以避免感冒。搞卫生特别要选晴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祭灶




不少人家设有“东厨司命灶公神位”。每年都要祭灶,过去有:官三、民四、渔民五的区别。现在一般人家都是十二月廿四。上街买灶公纸时要注意别把隔年、过时的买回来。福州人喜欢讨好彩头,所以祭灶时用的甘蔗可以整根放在那里,如果切成一截一截的,必须留住蔗头与蔗尾(有头有尾,节节高的意思)。尤其是祭灶那天,在灶前,不要七讲八疼。

图片

图片

03

理发

祭灶之后,一定要找个时间理个发,记得小时候,快过年时,我妈会说:头发这么长,跟海贼一样,快去剃个头、好好做年(其实理个发,整个人就更精神了)。女同志最好也改变个发型。如:烫个发,人也漂亮多了,何乐不为呢!

04

送年




女儿、女婿向娘家父母送年礼。过去一般送一对大鱼(鲢鱼或草鱼)、一只大公鸡、一只猪蹄——脚柄。现在很多人采用简便的办法,送上一张购物卡,我认为很好。俗话:田园天天去,亲戚淡淡走。但娘家要常回来看看,毕竟那里有生你养你的爹娘,况且父母的年龄相对高了,见到儿女回家,比吃啥都高兴!

图片

05

送灯




“灯”是外婆送给出嫁女儿的。因为“灯”与“丁”谐音,送灯是福州人在新春佳节表达“添丁”、“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由男家的亲家舅送灯,(家中无小舅的,可请邻居小男孩送。我家的男孩小时候就有被人请去送灯)。送灯那天一定要打扮得很光鲜。所以福州人有一句“这个人装得像亲家舅一样”。一般正月初七开始送。送灯有规矩: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如果第二年未添养,第三年就加送一盏“橘灯”,表示焦急的意思。当然,添养了外孙后,可送其他玩具灯。福州送灯至十六岁。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是南仙空中茶摊,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听众朋友们,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指导单位: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办单位:闽都乡学讲习中心
协办单位: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
承办单位:南仙茉莉志愿者服务中心
茶亭街道

图片

图片

讲师简介:

刘德佺,退休教师,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闽都乡学讲习所讲师,福州“夕阳红'老干部宣讲员,台江红色宣讲员,鼓西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德佺老师热心公益事业,南仙茶摊讲师团副团长,也是南仙茶摊的班长,南仙茶摊元老之一。
2008~2010鼓楼区计生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鼓楼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福州市第十一届“书香人家”,
2016年鼓楼“最美人物”,
2014~2016闽都文化志愿传播先进个人,
2018年市十佳“银发宣讲员',
2O18年福州优秀红色经典宣讲员,第一届鼓楼区文明家庭,
2019年第三届鼓楼区道德模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