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有这样一部国漫。 堪称意外之喜,惊艳之作。 豆瓣分一开,直冲9.3。 不多说,先看两张动图: 一张拳如刃。 一张刃如风。 够流畅,有力度。 唯一缺点,知道的人太少。 好看是真好看,糊也是真糊。 都播出过半了,官博粉丝不足500人,豆瓣标记人数不足两千。 不应该啊。 我替它难过,也替它不平—— 《枕刀歌》 2021.2.5 数回三天前,我压根就不知道有这样一部国漫。 前期没宣发,中期没营销,后期眼看是要....... 唉。 制作方估计大家都没听说过——更三动画。 小画坊,没名气,此前仅有一部原创动画《黄金屋》。 泡面番,评分不低,可惜播放量惨淡。 不信邪,我特意用微博关键词搜了搜“枕刀歌”。 一致倒向好评—— “配乐好绝。” “打戏牛逼!” 行,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东西,就别让它被埋没了。 这次,就当当它的自来水,为它搏个机会。 先说建议观影年龄:18周岁以上。 >>>>武戏·会生会死在今朝 开场即血案。 夜,雪飘,烈火浓烟,车马俱焚,尸横遍野。 只留一活口,是个小少年,名叫何方知。 这些死人中,有他父亲何侍郎。 镜头再转,天祈三年,何方知成人。 这些年,他居于蜀中,却在不久前收到把折扇和一个地址。 这折扇乃是他父亲遗物,这地址是引他去寻仇。 正统武侠开局,一条复仇线贯穿。 不复杂,不花哨,不卖关子。 接下来便是开打。 打戏篇幅占到五分之四以上。 边陲之地,荒漠客栈。 文章开篇的两种动图,只是牛刀小试,揍几个喽啰。 要杀的是另外两人—— 李婆,当年的何家仆人,却是个内奸。 只是功夫比较一般...... 怒江龙·龙顺,人传“刀下十万鬼,生人恨相逢”。 实则龙顺手腕缠铁环,靠的是重拳。 他与何方知的打戏就好看了。 铁环碰刀,噼里啪啦直呲火花。 拳有风,刀有影。 BGM配以鼓点,佐以琴声。 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走位调度好看 ![]() 还特意用了第三者的旁观视角来展现激战 ![]() 终于有角色懂得补刀的重要性,而不是婆婆妈妈一段煽情。 ![]() 剧情节奏快,杀李婆与龙顺只用了一集的体量。 何方知以龙顺儿子性命要挟,逼龙顺说出幕后主使。 龙顺不知,只告诉他送信人是红姨。 出沙漠,去山东临清州,醉红楼里寻红姨。 我尤爱这集的标题“红楼一醉梨花枪”。 红姨使得正是“梨花断魂枪”。 ![]() 红姨外表妖艳,戴金钗,着红衣,穿细跟。 一招一式的设计也依了她这形象。 漂亮不失力道,柔中又有刚。 ![]() ![]() 而何方知则用了两把刀。 一把雁翎刀,后来送了人。 ![]()
起源于先秦,成型于两汉,后成为军队中首要的短柄武器。 这刀造型古朴,长115cm,重6斤,非功力深厚者难以驾驭,符合何方知性子。 ![]() 可见主创在武器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 而红姨所用的断魂枪,也可以查到一些官方资料。 ![]() 只是红姨不敌何方知,断魂枪没斗过环首刀,最后供出了另一人——漕帮罗通。 何方知再去找罗通。 故事如同游戏闯关,关关有一高手。 通关最后,或许就是幕后主使。 ![]() ![]() 而这,也正是《枕刀歌》的爽点所在。 但“武”之下,别忽略它的“文”。 就像主创说的: “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群像剧,表达江湖中的每个人,以及每个人的价值观,何方知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故事。” >>>>文戏·照遍人间水茫茫 少有人知,老舍先生曾写过一则武侠,名为《断魂枪》。 讲一老镖师名叫沙子龙,身揣绝技“五虎断魂枪”。 只是世道炎凉,没有武人的体面活法,镖局改成了客栈,沙子龙也不愿再轻易出手。 后来有人逼他传授断魂枪,他却是死都不肯。 结尾处一段: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体面灭亡,断了也比走样好。 我猜测,或许红姨的设定与老舍这篇《断魂枪》有关。 何方知曾说她:“临清州西门家的梨花断魂枪,也算是个名门之后,却干了这些肮脏勾当。” 名门成妓门,还不如断了。 何方知问她:“临清州一半贫家女,都在醉红楼里哭”。 红姨却回他:“醉红楼里卖笑,总好过乱坟岗里做鬼。” 这是个什么狗屁世道? ![]() 很多人说看《枕刀歌》就是奔着打戏去的,文戏可有可无。 我倒觉得,它的文戏比武戏还要好。 台词没几句,但字字不浪费,信息量巨大。 往往一句顶万句,四两代千金。 断魂枪只是其中一个点。 你要细琢磨,才能看透它的叙事野心。 截止目前,剧里没明说年代,还特意使了个障眼法——天祈三年。 天祈本就不是历史真实年号。 唯一能准确指明时间的,是第六集出场的白莲教“佛母”。 白莲教自唐宋时期便有,“佛母”却只用来指明朝的唐赛儿。 ![]() 明朝是个什么年代? 明初,朱元璋四子为争夺皇位,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成了主战场。 朱棣登基后,将都城迁至北京,大修宫殿,开挖运河,先后征调数十万山东民夫。 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加之山东连年灾荒,故而饿殍遍野。
《国榷》卷17中写: “永乐十七年,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剧里,与红姨一起出场的女主角阿牙,就是被父亲卖进醉红楼求一口饭。 ![]() 第五集,何方知与阿牙登上经塔,经塔被洪水淹到半腰。 何方知忆起幸福时光,就是与父亲站在这楼上吟诗: “几回梦中江海阔,今朝直到水云边。” ![]() 而当时年幼的阿牙就在楼下,被父母抱在怀里乞讨。 阿牙不会念诗,却会唱一首歌: “月光光,照四方,照遍人间水茫茫。风又急,浪又高,妻离子散各一方。” 上层吟诗作赋,下层摇尾乞食。 第五集的标题也有此深意“江海一阔见苍生”。 ![]()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天祈”二字,意为“苍天祈佑”,像个愿望,更像个笑话。 也是那时,山东蒲台县人唐赛儿自号“佛母”,率众人起义。 先是攻克军事重镇青州,夺取武器,开仓赈民。 各地民众纷纷响应。 朱棣闻报后大为震动,派人前去招安,遭到唐赛儿拒绝。 唐赛儿虽有胜绩,却终被击溃,最后隐匿民间不知所踪。 ![]() 在《枕刀歌》中,佛母成了何方知的弑父仇人。 在她的吩咐下,座下一众尽皆逃命去,白莲教落没。 一代英雄皆陨落。 武林高手躲在沙漠卖羊汤; 名门之后成了妓院老鸨; 曾经名震一时的漕运漕帮,也因河道淤积,只得跟老天爷讨口饭。 途穷陌路安此身,身未由己渡浮沉。 安得盛世现白莲,白莲未现已成灰。 ![]() 这一路,与其说是复仇之路。 倒不如说是缅怀曾经的武侠盛况、江湖豪杰。 似一场致敬,更似一曲挽歌。 戏里唱旧英雄,戏外敬往日武侠。 >>>>登台·白浪滔滔任西东 金庸去后,总有人吆喝要打造“新武侠”。 骗自己骗观众罢了。 自平江不肖生起,再到梁羽生、古龙、金庸、武侠一路繁荣,一路衰败。 武侠的式微,实则是背后文化的溃烂。 金庸最早写《越女剑》,主角是牧羊女,背景是春秋,教她剑术的是一只白猿。 金庸以《鹿鼎记》封笔,清朝蝇营狗苟,已无郭靖乔峰之辈,只剩韦爵爷左右逢源。 自童话到厚黑,“武”不再重要,“文”也就断了。 ![]() 1998版《鹿鼎记》 《枕刀歌》没有打造新东西,只剩谦卑的缅怀。 它简化了台词文戏,留下大段打斗。 而这打斗也有前人的影子。 龙顺手腕缠铁环,在徐克的《刀》、周星驰的《功夫》早有该形象。 而“沙漠客栈”,更是师承胡金铨的《龙门客栈》、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等等。 ![]() ![]() 上:《刀》下:《功夫》 气质上也见老派武侠风骨。 何方知寻仇,乃是“百家诛一户,一人灭百口”。 何方知杀死龙顺时,却留了龙顺儿子活口,并告诉他等他去寻仇。 一命抵一命,纵使冤冤相报又如何。 ![]() 主角配音及配音监制则请来了叶清。 TVB配音组配音演员,配过的角色有《天龙八部》(1997)的段誉,《鹿鼎记》(1998)的康熙,《无间道》(2002)的刘建明等。 致敬之心可见一斑。 ![]() 正是用心,让观众忽略了主创的艰难。 《枕刀歌》的作画采用的是市面上少见的三渲二,即三维模型渲染成二维的效果。 这几年,三渲二因为看不到前景,从业人员少,加之偏手绘风已少有人愿意去做。 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省点钱。 《黄金屋》播出时,更三动画曾在B站留过一段话: “不管多少人愿意看下去......都要感谢大家的支持。”
《枕刀歌》的同名曲中有一句: “江湖浪荡儿,不过近浮萍。豪气倾江海,走马为谁雄。” 下一句是: “我有平生事,只与明月听。” 一声叹。 可这样的国漫,不该只与明月听,只有小众看。 真心建议喜欢武侠、热爱国漫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 山遥水迢,江湖相逢,别让这样的国漫被埋没。 参考资料: 1.《中国武侠的溃败,韦小宝给了启示,马保国给了答案》,牛皮明明 2.《高楼吟诗,下层乞食》,S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