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六】木偶戏

 芳华亭 2021-03-15

Image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Image

《水漫金山》

木偶的头部是用防腐的木材雕琢脸部轮廓而成并用颜料画出五官,身子是用竹子编制的小竹笼,然后将头部和身子拼接在一起,再套上裁缝裁制的戏服。最后用一块线板分别用多根丝线联系着木偶的头部、双手、背部等关键部位,这样一个提线木偶就基本完成。人物有小生、武生、花旦、青衣、红脸、花脸和丑生等,脸谱各有特色,忠奸分明,男女老少各有特征。

木偶戏“以物象人”的表演特性,决定了木偶舞台的功能。提线木偶戏的舞台大多是露天舞台,背部设有遮挡操纵者的帷幕,遮蔽木偶操纵者,分隔观、演区,突出木偶吸引观众。

Image

《大闹天宫》

木偶戏表演时,木偶提线人持线板站立于幕后操纵木偶表演,他们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音乐曲调有平板调、喜调、哭调和叹调等,演唱时多用帮腔来烘托气氛。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木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提线木偶高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系有提线,一个木偶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其中孙悟空木偶系有25条线。如进行特技表演还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演出时,木偶提线人有时候还要用牙齿咬住其中的一些线,或将提线套在手臂上。提线木偶的表演,要通过提线的操作,使木偶像人一样活动起来,同时木偶提线人口中还要念唱旁白,提线人没有一定的功底是演不好的。木偶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提线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Image

泉州木偶戏

过去木偶艺人在农村各地庙会、庆典场合等演出木偶戏,唱腔有乱弹、越剧和京戏等。木偶戏演出的剧目大都取材于古典小说以神话剧为主,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白蛇传》和《水漫金山》等戏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文艺战线百花齐放,各种文化娱乐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相比之下,那传统的演出、规模较小的木偶戏,观看的人数就相对少了,因此,木偶戏这一老行当也渐行渐远。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