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李云峰丨散文/汾河行思录(上)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云峰: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文学评论家。主要著作有文化散文《石刻的历史》《访芮记胜》等,著有文学评论作品多篇(部)。

汾河行思录(上)

李云峰

题记:2016年7月3日至7月8日,笔者有幸参加山西省作家协会与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发起组织的“山西作家生态汾河”采风活动。参观考察期间,每每被所见所闻触动、感动,思绪良多,浮想联翩,不吐不快,遂成此篇。

序篇:噩梦醒来,生态汾河满眼绿

又是一年洪水频发的酷热夏季,又有不断传来有关漫堤决口炸坝死人和抢险救灾的新闻,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介牵挂着这样的危情,危情便侵入了栖身汾河源头下榻处的自己的梦境,居然与1998年夏季那个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洪救灾之际的那个噩梦一模一样:

狂浪滔滔、浑浊汹涌的洪水冲击剥蚀着堤坝,我脚下的地面不断地裂陷、坍塌,轰隆隆地被洪舌舔吞进去,那塌陷的边缘快速地向脚下逼近,我本能地、惊恐万状地向后退缩、逃避,但是一双脚不知何时已陷进了不能自拔的泥水之中,那翻卷着泡沫、裹挟着杂物的洪浪排山倒海地扑向自己……

这是自己1998年在前往省城太原的列车上做的噩梦。惊醒后看到的当时的窗外,就是时隐时现、相伴而行的汾河,但那是怎样的一条河流啊?!它不再是1980年代前后那条水色正常、还算干净、顶多汛期和黄河一样浑浊泥色的河,而是一条肮脏地泛着泡沫、五光十色的排污渠道,列车靠得比较近的时候,窗外的热风里面,也裹着一股子恶臭味道。

这个噩梦,后来就成为了我的文化散文《洪水忧思录》的开篇。当这篇作品在《河东文学》与运城市环境保护局合作出版的“环境文学专刊”上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十几年后,一位读者遇见我,还对这篇作品的忧患意识与较为深刻的思辨性津津乐道。随后,我想趁热打铁,一心要写写汾河,这条被山西儿女玷污的龌龊不堪、苟延残喘的母亲河。只是因为没有机缘考察汾河,也没有网络搜集资料的方便,而未能成篇。不过这个意愿却转换成一笔亏欠这条母亲河的文债,每每面对,便心生忐忑,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

岁月轮回,没想到在这水事连连的夏季,我竟然有幸参加省作协与省环保厅联合组织的“山西作家生态汾河”采风活动,获得一个与汾河零距离亲近的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偿还母亲河文债的机会!

一个星期,从忻州市宁武县的汾河源头,一直到晋中市灵石县汾河河段,我们一行基本上考察了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总体的感受,可以用自己通过微信回答《三晋都市报》记者、同为本次采风团成员的周俊芳老乡的提问来概括:

活动主题很好,集中了解考察汾水流域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效,对这一环境保护领域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真是很难得的机会,感受颇多。比如由当年在太原迎泽大桥下面目睹几乎干涸的河道里面臭气熏天的一股股黑色污水,和在北上南下的火车上目睹那时隐时现的泛着白色黄色褐色泡沫的汾河水,还有许多一股股排入汾河当中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到当下从汾河源头一路向下水清山秀的新景象,汾河库区水质的回归,汾河河段水质的回归,汾河沿岸污染企业的取缔消失,真的很是令人鼓舞!尽管期间还有污水排入个别支流,尽管自然河段仍然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是一个个污水处理厂满负荷的运转,一股股重新清洁的再生水重新流淌出来,补充一处处汾河湿地公园的水色,滋润苗圃树林的绿意,湿润着干热的道路,以及正在向乡村扩展的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规模,还有推行的与政绩挂钩的“河长”制度,“认领”山林政策,和决不允许拿牺牲汾河换取所谓的经济成绩的承诺,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我们在以往三十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兑现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承诺,但是知耻而后勇,随着治污工作和绿化工作由点到面的推广态势,让汾河这条母亲河重现昔日清凌凌哗啦啦、鱼跃蛙鸣鹅鸭竞游的秀美景象,应该说是可以期待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而这六七天当中的诸多触景生情、不一而足的具体感受,拉拉杂杂,不绝如缕。便只好通过一番“厌氧、缺氧、好氧”的程序,归理连缀成了如下不很轻松的文字,一如作品的题目所示,一路观看,一路触想,一路沉吟。

汾河:上天赐福三晋大地的母性图腾

河流是生命之源,逐水草而居,是人类祖先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于是乎,母亲河,这个充满温情也饱含感恩的词汇,成了世界各民族赞美养育自己族群与国家所依傍的河流的最美词汇。懂得地理知识的人,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知名的孕育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还有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长江。同理,具体到我们国家里的每一个行政省份,人们也会将境内的代表性河流称作母亲河,从南到北,比如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河北省的滹沱河,湖南省的湘江,浙江省的钱塘江,江西省的赣江,福建省的闽江,广东省的珠江,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由此足见人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河流的感恩情怀。

不过综观这些省份的母亲河,除过新疆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之外,几乎很少有哪一条河流,能像我们山西省的汾河这样,无论是从传统认知的发源地宁武、岢岚、五寨交界处的管涔山,还是从最新通过科学考察探究出的更为上游的发源地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她一路奔波千四百里之遥直到汇入黄河,全流域无可争议地完整地属于一个省份,这天造地设、得天独厚的表里山河的布局,真可谓是上苍对三晋子民的垂青与恩赐啊!

这条母亲河,既是我们今天人们的母亲河,也是在河东大地上孕育促成生命进化、肇启中华民族起步与滥觞的文明始祖的母亲河:伏羲女娲在汾河的入黄口一带开始了远古人类氏族部落的文明足迹,黄帝、炎帝和蚩尤在汾河谷地的战略资源盐池湖畔通过战争与和平,融会出炎黄子孙的根脉,尧、舜、禹正是在这“古中国”的地面上开辟了华夏文明崭新的篇章,后稷也是在汾河岸边肥沃的土地上,分辨、培育、创造出宝贵的五谷稻、黍、稷、麦、菽,教民稼穑,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农耕文明时代……汾河,实在是我们三晋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子民心目当中滋润、孕育、哺育、成就文明大命的母性的伟大图腾,谱写描绘在三晋大地上!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这首编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魏风》中的《汾沮洳》诗篇,诗人虽然着力于赞美一位女子心目当中那位美男子的绝佳形象,但是却不经意间,给我们记录描绘出了上古时期这条母亲河畔生态植被茂盛丰美的古朴容颜,令人不禁遐思无限。

而汉代时期,汉武帝可以乘坐锦绣楼船由长安自渭河经黄河再入汾河祭祀后土,乘兴赋得千古绝唱《秋风辞》,也给我们再现出那时候素波清澈的汾河风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再通过隋末大儒王通《汾亭操》当中的诗句“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知道汾河的下游仍然清澈;而李白的《太原早秋》,则告诉我们,“思归若汾水, 无日不悠悠”;到了明代诗人张颐的《汾河晚渡》,我们从诗中描述的景象可以推断,那时候的汾河,还是中流可击水、沙洲多飞禽,渡口竞繁忙、商旅匆如蚁的生动景致,但似乎已经看不到或者漂不起汉武帝的楼船萧鼓了:“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船萧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到了现代,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汾河的精气神,通过1960年前后公映的电影《咱们村的年轻人》当中那首优美明快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和《汾水长流》当中的主题歌《汾河流水哗啦啦》,我们就可以洞见汾河的清澈与欢笑: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又扬花。九月那个重阳你再来,黄澄澄的谷穗好像是狼尾巴,夸的是汾河好庄稼……打开小门旧篱笆,社会主义前程大,一马当先有人闯,万马奔腾赶上他。人心那个就像汾河水,你看那滚滚长流日夜向前无牵挂。”

    再通过文学作品和家乡父老们对儿时凫水摸虾充满遐想的回忆,也给我们再现出曾经鱼肥草茂、渔歌晚唱的汾河景象,真是优美如画。

可是曾几何时,当自己有机会走近这条母亲河,看到的已不再是电影画面与歌声里面迷人的景象,也不是文学镜像当中那条流淌着无限诗意的汾河,除了汛期与黄河一样汹涌的泥黄色外,几乎就是或宽或窄、或多或少的黑色、褐色、黄色的泛着泡沫、臭味呛鼻的排污渠道。

每目睹一次,我的心就莫名地抽搐难受许久许久,忍不住要诘问那些排污企业的老板:于心何安?忍不住要质问我们的父母官们,怎么就可以熟视无睹呢?

从高空俯瞰大地,一条条河流,恰似一条条体现地球生命张力与健康的血脉,舞动出妩媚多姿的运动曲线。人们斥责往血管里注射毒品的瘾君子是在自戕,那么我们往赋予我们生命、赐予我们稻谷鱼虾的母亲河里倾倒排放充满恶臭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行径,算是在干什么?

可是有什么办法,这就是我们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啊!当我们进化发展到可以不再依靠河流来生存的时候,河流的厄运就开始了。而这厄运的日见惨烈,又是与人类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选项密切相关的。正是这所谓的工业文明,让无机有害的工业废水和膨胀起来的城市排泄出的粪便污水,统统汇入了自己母亲河滚滚流淌着的血脉当中,肆意毒化。

老百姓对于作恶祸害者的行为,有一个干脆的评判:作孽!而对害人害己者,更增加了诅咒成分的预言:自作孽不可活!

作为人类的一份子,作为三晋儿女的一份子,我不想成为这作孽群体当中的一员。但是自己尽管约束自己,尽量少地制造污染,可是城市的生存条件,又是必然的制造污染者之一。在无法挣脱的焦虑当中,作为写作者,也只能拿起笔来,一抒胸臆,唤醒大肆污染制造者的良知,促成政府部门的觉醒,为保护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

所幸的是,我们的政府觉醒了,我们的环保部门行动了,然而我们的民众是不是都完全觉悟了呢?以人为本的我们,真正懂得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敬畏自然了吗?

错位:龙脉的启迪与被装扮的汾源

把汾源上游深藏在大山茂密森林当中的万年地质冰洞,作为本次生态汾河采风的开篇,足见组织者的良苦用心。

本来,当旅游大巴进入宁武山区,越来越茂密连绵的植被,就让车上的作家们感叹与江南风光别无二致啊!如果说还有什么差别,那就是缺少许多倒影这些绿色山脉的潋滟湖光了。等下午两点半我们换乘景区旅游车后,更加浓绿茂盛的森林夹道的清凉,自然让人联想起隋唐以降这一带持续采伐奇松古木经汾河入黄河转渭河漕运到长安、后又转运北京的“万木下汾河”的壮观景象,可信此言不虚也!可惜自从遭到侵华日寇疯狂采伐林木修建铁路,导致水土流失汾河水量骤减后,这一景象便绝迹了。后来多个国营林场的持续采伐,可以说从源头上注定了汾河遭遇历史性悲剧的宿命,以至于本来是给黄河干流供水的汾河,反倒需要黄河从上游为它补给水源了。

当我们绕过迷宫一样的回型铁栅栏,终于在清凉的雨点相伴下扶着阶梯下到冷气逼人的万年冰洞。抚摸一把如同积雪一般毛茸茸松软软附着在洞壁上的晶莹冰屑,观赏着更深处在各色不断变幻的彩色灯光映衬下五光十色、奇崛诡异的冰柱、冰乳、冰笋、冰瀑、冰帘、冰穴的景观,以及曲径通幽不见底的深奥,真的是惊讶折服,叹为观止!

大自然的神奇奥妙,值得我们人类敬畏,更值得我们人类深思。

面对这“造化钟神秀”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自负和傲娇的资本吗?后来在汾源地质博物馆听到关于冰洞形成原由的解释,虽说常识性的道理早已明了,但是我仍然免不了对当下所谓的科学认知存疑,难道就是真正的道理与合理吗?我们的科学观念就一定正确吗?

我不是怀疑论者,只因为人类标榜的科学观念引导下的发明创造,在带给人们直观好处的同时,却附加或者导致了潜在的和持续的副作用,或者是代价惨痛的巨大危害,作为环境成本和健康成本,都在由人类自己买单。比如空调与冰箱,带给人们的方便自然是有目共睹,但是先不说这冰箱空调使用的金属塑料之类会产生无机化垃圾,仅就二者使用当中通过氟里昂转化成的废气对地球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远远大过英国“牛屁”的问题,在制冷过程当中生成的热能导致人类居住环境温度整体提升的“小高炉效应”问题,还有人们在不用摇动蒲扇便能享受降下来的清凉温度的同时,却降低了自身适应自然温度的调节功能,导致许多人因为患上空调病而萎靡不振经常感冒的问题……仅就这挂一漏万的负面效果,请问这万年冰洞有没有?古代人们存冬冰以供夏凉的消暑方式有没有?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为人类创造解暑保温方便的同时,想没想到会带给大自然多少损害,导致生态出现多少失衡弊端,我们评估预测过吗?更别说预先采取什么防范措施了,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吗?未免也太过自私自利了吧?当然也有心怀良知的科研人员,但是其结果呢?大概是看到塑料制品因为没有无害化的处理对策而导致的持续污染后果,据说塑胶材料的研发者,因为还没有找到应对可能的不良后果的对策,不打算公布新成果,但是架不住开发商家的再三保证,就这么投入了市场,其结果,便是因为不良商家用材不规范而出现了导致污染和致病的问题。

面对这神奇的冰洞,我耳畔回响起那首《大中国》的歌曲来:“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国人把长江与黄河比作中国版图和民族精神上的两条巨龙,那么作为黄河这条巨龙组成部分的汾河,在它的源头,为我们呈现出这一如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脉般冰清玉洁的万年地质冰洞,难道不是在为我们昭示着汾河龙脉圣洁的本色与不可无视的深邃吗?但是质本洁来的三晋母亲河,现如今在一路哺育了赖以生存、发展的人类儿女后,却无法保证还能以洁净的身躯汇入黄河母亲河的奔流当中,岂不悲哉!

当我们一行拾级而上出得洞口,才发现外面已经是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并且随着狂风大作,指头大小的冰雹冷子密集射下,直打得旅游车顶叮叮嘣嘣与雨点一起作响,猝不及防的我等数人与其他淋雨的游人们皆如落汤鸡一般狼狈。好似风电雨神与冰洞神君一起要给如蚁人群一句教诲或告诫:懂得敬畏,方可久远……

也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暴雨,我们第二天上午,才得以抵达早已心驰神往的汾河源头之所在,满怀虔诚。

汾河源头景区,依托植被茂密的管涔山峦的突出部位,山麓间有一组红色庙宇楼阁建筑群,导游说是水母庙。有作家问这个庙里供的水母娘娘与晋祠里面的那位水母娘娘是一个吗?女导游语焉不详。后来看资料,应该是台骀祠,供奉着比大禹还早的治理汾河的有功之神台骀。

寺庙下方的景区广场上,高高的汉白玉栏杆围着的方台上,竖着一方前省委书记胡富国题写的“汾河之源”碑刻。当年,为了确保引入的黄河水能干净地通过汾河河道,是他最早发起了治理汾河的工程。虽说治理工程一波三折,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记住这位觉悟者的先导之功。

广场的地面上,是一片巨大的三晋大地名胜古迹的浮雕。浮雕尽头的几棵茂密的大柳树,绿茸茸的非常茂盛,如同丰美的女子,依着水迎着风婀娜多姿,似乎是在给我们炫耀汾源之水的滋润营养。

随后便到了汾源阁核心景区。开始以为是河水的林荫道外,原来是一方数亩大的水塘,弯月一般包裹了依山而建、数层之高的汾源阁。汾源阁前被石栏杆围起来的池子里面,有一个浅蓝色的玻璃罩,里面隐隐可以看见有泉眼的水泡冒出,但是因为反光,看都看不清楚,更别说拍照了。据说是为了保护泉眼不被游人污染,才罩上去的,很碍眼啊!

依据《山海经》里面有“管涔之山,汾水出焉”的记载,这里历来就被人们视作汾河的源头了。昔时,在这山崖脚下的石壁缝隙之间喷涌而出的泉流轰鸣如雷,后人就在这里建起一座名刹,名曰雷鸣寺。但是现在,除了喧哗的人声,我们没有听到泉涌轰鸣。

老实说,置身在这城市公园一般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俱全的雷鸣寺汾源阁前,因为与自己脑海里想象的汩汩潺潺的涓涓细流般的源头活水大相径庭,而不可遏制地泛起巨大的失落感来。本以为汾河的源头,就如同《话说长江》专题片里面追溯到的长江源头那样,还有我们运城市媒体组织的“黄河万里行”考察到的黄河源头的情形那样,我们的汾源地区,且不说应该有着渺无人烟、原始洪荒的苍凉之美,至少也应该是无数条涓涓细流逐渐汇拢成河。即使像资料所言,由管涔山山崖石壁间喷涌而出,那也应该保持出水水源之地的天然生态之状貌。但是现在的汾河源头,不但根据文献记载重建了雷鸣寺,用石栏杆围起了出水的泉眼,还加上了玻璃罩子,当下人为斧凿痕迹的叠加阻碍,可以说,虽然置身心向往之的源头,与源头之水相关的镜像却一无所见,并将源头这一核心景区置身于数亩大如同河流湖泊一般肥硕的水塘之畔,让人感觉不到“积小流以成江海”的源头意味了。

起初当我们跨过一座小桥的时候,还以为桥下流过的是一条绿莹莹的河流,误以为将会顺着这条河流继续向上溯源呢。这种为了招揽游客而极力开发景点如此装扮汾河源头的急功近利的花哨做法,真的很扫考察之兴,虽然包装成了游玩的景区,却大煞风景。开发商应该明白一点,想美化景区环境的意图很美好,但是切记汾河源头这一开发主题,远离尘嚣、阻绝污染、维持原生态的自然幽旷之美,才是题中应有之义,绝不应该做这种喧宾夺主的傻事!

节约用水:扪心问问都谁做到了

出宁武源头,和缓淌过平川的汾河身姿有过,蜿蜒曲折于高山峡谷间的汾河身姿有过,汇聚成浩荡库区的汾河水势也目睹了,感觉还是不错的。而随后的汾河,就变成了因流经城市而被刻意装扮靓丽起来的湿地与公园状貌的一段一段,尤其是规模最为壮阔的太原市区的汾河湿地公园,芦苇,水鸟,亭台,乃至小船,真是一道穿过林立高楼与钢铁桥梁的别样景致,视野之内,不可谓不美。面对它们,我却由不得想起早在唐代早期,河东节度使马遂在太原城外汾河沿岸修建的意在防卫的植有上万株柳树的池沼,形成了太原最早的人工湿地公园。不过那时候的池沼是与上下游的汾河自然连为一体的,并不像现在,是用橡皮堤坝阻隔而成的,与上下游的清瘦孱弱形成的鲜明对比,也太过虚幻了。所以,便一直缺乏面对自然河流会有的那种快意与舒心感觉。

倒是另一种景观深深地吸引到我,那就是从来没有集中考察过这么多的运行当中的污水处理厂。几天当中,一个接着一个看到静乐、娄烦、古交、太原、介休、灵石等污水处理厂那或方或圆或长方形的翻涌着泡沫的污水池,虽然气味呛鼻,却让我心中的许多通过媒体报道产生的质疑渐渐释然,这些污水处理厂绝对不是摆设。并且随着那翻涌的污水通过一道道繁杂艰苦的“厌氧、缺氧、好氧”等工艺程序,最后从终端排水口流淌出重新清亮的水流,心头也涌动起一阵阵的激动。因为它们真的让心存焦虑的自己颇感欣慰,虽然成本巨大,我们人类终于还是可以做到将自己污染了的水质重又还原洁净的本色,不再肆无忌惮地污染汾河了。

但是,这并不等于已经完全停止了污染的行为。资料显示,河西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现在日污水处理量达到32万吨的数字。我找到采风团副团长、省环保厅宣传中心李景平主任,询问太原所有运行当中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消化的污水吨位数,和太原市日排出生活污水的总量。后来李主任提供的数据是,太原市区日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9万吨,实际处理量为62万吨,处理率为90%。这与2009年的60%以上相比,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只是这之间还有7万吨的缺口呢?那些无法处理的污水是怎么处置的呢?直接排放吗?因为2009年的资料显示就是这么做的。进而再追问一下其他城市的污水处理吨位数与其污水排放量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还有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还处于在建或者备建当中,而城市污水却是片刻不停地从城市管道里面“排泄”出来啊!至少在运城市,我就看到城市污水排入饮用水备用的八一水库和盐池外围的环湖公园当中。

或者说,应该给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一段时间,毕竟与过去相比,从无到有,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我们一边治污一边排污,也不是个事啊!既然我们消化不了日污水排放量,为什么不想想如何在减少排放量上做做文章呢?我觉得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在加大处理污水力度的同时,似乎更应该着眼于从根源上设法减少不必要的污水生成与排放总量。也就是说,以太原为例,每天的污水排放总量当中,该有多少吨是可以减少的呀。

因为这些个庞大的数字,让我的目光移向了周边林立的居民楼,还有路边招牌醒目的各色酒店宾馆,因为相当多的污水,就是在抽水马桶一摁之间形成的啊!

记得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房祖名讲出他父亲成龙的一个生活细节——每当儿子上完厕所,成龙都会赶紧问一句:“大便小便?小便?那先别冲马桶。”然后他肯定就会入厕一次,然后才把马桶冲掉。房祖名说,老爸就是为了节约用水。

这个细节很感动我。感动这位已经被媒体捧为“巨星”的演员,一定是对连饭都没得吃的艰苦生活仍然刻骨铭心,也一定还记得和一帮学武术的小兄弟好多天都没条件洗一次脚,挤在一个臭气熏天的集体宿舍里的艰苦岁月,从而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本色,真是难得。这个细节也让我很是欣慰,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坚持节约使用冲马桶的清水——尽量积攒一些洗漱洗衣的污水备用。但是也不容否认,更多的人则没有这个意识,解一次手,就要至少冲掉六加仑或六升的可饮用水,这似乎显得理所当然,因为抽水马桶的设计,灌输了这样一种不假思索的消费习惯。可是我们如果能让自己想想,这些城市的可饮用自来水,是如何通过供水公司的净化车间,花很大的成本才净化得来的,我们还忍心这么弹指一挥间,就轻易地浪费掉吗?尤其是对于严重缺水的以黄土高原和山区为主的山西而言,真的是太过奢侈了。

还是在1990年代初期,就曾经听闻过当时的运城地区行政公署的领导提出过一个规划,要铺设两条供水管道,用来区分市区办公、宾馆和居民住宿等场所的供水类别,也就是洗脸池提供可以饮用的自来水,抽水马桶则提供不能饮用的咸水。这大概是与运城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的缺水原因有关吧。地处山西南大门位置的运城市,拥有着孕育了中华文明肇始与滥觞的宝贵盐池,它却导致浅层地下水苦咸不能饮用,而井眼密布的深层取水,又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危及这个因盐运而设立的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这样,引黄河水接济运城生活生产用水就成了一项巨大的工程,后来还从夏县泗交山区引水入运。据坊间传说,是觉得黄河水质越来越差,掺和着能起到一定的稀释缓解效果。有一段时间,自来水气味刺鼻也确有其事。可是这样好的规划,后来就随着官员走马灯一样的替换而没了下文,不了了之了。

再者说,就算成龙非常节约马桶用水,但那一指头按下去,还是会有一箱可饮用水转瞬间就与人粪尿同流合污了。而面对疯狂发展起来森林一样的城市居民楼和各种级别的酒店宾馆,我们的政府官员和环保官员可曾计算过一天要有多少只手摁下多少次抽水马桶,要将多少净化得来的饮用级别的自来水搅着屎尿立即变成一股股污水,它们在我们数字化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当中,又占据多大的比重?还有需要大量用水支撑的全自动洗衣机对用水量的浪费,真的与我们叫喊的严重缺水的省情、市情不相吻合,真的是觉得我们太不珍惜生命之水了,制造污水太容易了,成本太低了,然后却又要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去净化,净化后的水,又如此不能物尽其用,而且许多地方还会与没有能力净化处理的污水再次一起混入河道,真的令人惋惜、可惜、叹息啊!

我曾奢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管住自己的手,积攒生活污水冲洗马桶,将会减少多少污水的排放量啊。但是面对现实,也发现了期待道德自律式的节约用水的主观愿望,虽然美好,但是实在缺乏可操作性。而且道德自律如果没有整体社会风气支持,往往并不可靠。那么指望搞什么阶梯式水价吗?似乎现在的人们还看不上那几个节水的银子,因为太便宜了。

而与此同时,我们这些投资巨大的污水处理厂通过那么多到工艺程序才重新获得的非饮用的中水,用途却只是卖给农民浇地,卖给厂矿企业作为生产用水,再就是作为景观水和喷洒街道用水,剩余的部分,则直接回流汾河作为补充水……我似乎又闻到了汾河湿地公园的河水弥漫出来的并非正常的鱼腥味道。询问相关人员,他们表示这属于正常现象。

是吗?自己从小到大的记忆当中,经见过太多的河流,真正正常的河水,是不应该有这么明显刺鼻的鱼腥味道的啊。难道是因为鱼太多的缘故?还是这从污水当中净化出来的中水又发生了变质现象所致?这个当然应该依据专业人员采集化验、分析获得的数据为准,但是我觉得让鱼们在这样的水里生活,它们会不会吸收中水当中污染物质或者净化物质的残余?这样的鱼,人还适宜食用吗?进而觉得,用这样的水浇灌庄稼,供牲口饮用,合适吗?因为无论是庄稼还是牛马猪羊,迟早还是要被人们消费进肠胃的,那么会不会有残余的毒副物质间接转嫁到人类身上呢?从人本的角度着眼,我们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吗?难道中水再没有更合适的使用渠道了吗?

据广东水协网2008年贴出的一篇《分质供水——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文章透露,自1997年开始,从深圳、广东、湖南、上海到北京等许多省市,早已经在持续推行着分质供水这项改造工程。但是在山西,我们运城没有,太原市至少我住宿过的各种级别的酒店宾馆旅店也没有,朋友家所在的住宅小区也没有。

我们为什么总是选择被动式环保,老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呢?

我们山西省既然已经在强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有了分质供水的水源保证,为什么不能再加一把劲,由政府决策投资,铺设分质供水管道,让这些成本昂贵的再生中水输入到非饮用的马桶用水管道里面,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进而让它们在抽水马桶到污水厂之间形成自体循环、反复利用的状态,从而真正实现既从源头上切实减少污水总量的生成与排放,减少次一级污染行为;同时又能用置换节约下来的数量可观的可饮用水,去浇灌最终还得进入我们人类肠胃的庄稼,去供牛羊饮用,去汇入本就应该天然纯净、哗啦啦流淌着的汾河,这怎么说也是一个很合乎情理又健康科学的可行性好建议吧?

----(未完待续)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1263482922@qq.com
诗歌投稿8913480@qq.com
散文投稿1549429346@qq.com

(关注ID:zgzjxg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