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王灵仙丨散文/联墨台璧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王灵仙: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主任记者,太原市委联系专家,太原市文联副主席。曾在古交市人大常委会、市委办公厅、新闻中心、文联任职。著有散文集《一路风景》、《灵魂的语丝》,纪实文学《灵魂的联盟》等。广播剧《战火中的约定》,2017年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等媒体“国庆特别节目”播出。

联墨台璧

王灵仙

2007年7月上旬,收到远在深圳的王建加先生的微信:“王主席,工作忙吧?我今年准备出一本《中国对联书法集》,现在已二校,并打印成样本。我想请您审阅一下,提些批评意见。您看能否抽时间帮助?请回复为盼!”

我也用微信回复:“这段时间赶写《美丽乡村纪行》丛书,原定交稿时间提前了,我8月中旬后才有时间,怕耽误您的事。”

“我不急,先把样书寄过去,依您的时间,不会误事。”

隔几日,他又来微信:“王主席您好!书稿又经永平校正一次,他指出之处,我改正了不少,前后己经三次校稿了。过几天我寄书稿去,望您能从多方面审定一下。以求进步。”后面还有一些客套话。不久,快递送来《中国对联书法集》印刷小样。翻开书页,看到王建加先生的代序《我忆我》:

今生无意恋浮华

苦旅追求建与加

痴醉不觉春已老

直把晚霞作朝霞

……

时间如白驹过隙,6年前他写的《我写我》仿佛昨天:

不图名,不为利

只因情趣游于艺

浮云神马任飘摇

踏实方知其中味

苦与甘,悲与喜

痴心不改临墨池

周庄梦蝶犹是我

丹青不知老将至

这是他为自己创作的《草书唐诗三百首》一书写的代序。2011年的季冬,他邀我与康永平等人一起为《我写我》一篇斟酌推敲,直至最后定稿。2012年4月,他的《草书唐诗三百首》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以中华书局1959年重印的四藤吟社刊本为底本,运用草书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书体,创作了《草书唐诗三百首》,奉献于读者, 把唐诗用书法艺术的形式创作和展现出来,更增加了其欣赏价值,并使其更加广泛流传。之后,出现了多次盗版,有朋友提醒他维权,他大大咧咧地说,随他们盗去吧。

翻着他寄来的这本印刷小样,翻到空白页,我想起用微信告知王先生“样书收到了”。不料他回信说:“给您添大麻烦了。您重点把前后文字的东西和整体设计校正一下,提些宝贵意见。前面空着两个页面,求王主席能写点东西。”

这下不是“添大麻烦了”,而是添“大任务了”。我以为前面空白页是书籍装帧的需要,原来是有意留之。对于书法艺术品头论足,我不在行。但是,手捧着王建加先生的这本印刷小样,我感到想说的话很多,真有一种下笔千言的灵感。样书从封面设计、版权页内容、序言后记到几百幅对联书法作品,洋洋洒洒478页,翻着这厚厚的书页,欣赏着他的书作,联想到他创作时的状态,他的人品、他的气格和功力等等,进而联想到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与劲头十足的工作态度。

2004年初,王建加先生担选古交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那时候我在古交文联工作,一般一年搞一两次大型的书画展览,文联都是女同志,作为古交市书协主席的王建加,在几大协会主席中算是年龄较大的,但是,每次搞展览活动他都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从组织征集稿源、指导书写内容,积极筹划、认真负责。展出时,从搬运展品、谋划展厅展墙、到布展挂画甚至到悬挂宣传标语,脏活儿、累活儿、重活儿他都冲在前面。他干活儿时爱说笑话,出口就成顺口溜,有他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使得大家在一起劳动变得轻松愉快。他总是很随意地说笑着,就像他那随意的行头装扮,夏天一袭有文字或无文字的纯一色圆领体恤,冬天穿着贴身棉袄外加中式或灰色或古铜色罩衫,再寒冷的冬天也没有见他穿个羽绒带个手套,脚上一年四季不穿袜子,完全没有书生气和艺术家的娇弱。一辆陈旧的自行车,被他称作“红旗车”,微胖发福的壮实身材,像半截铁塔似的坐在长年累月陪着他风里来雨里去的“红旗车”上,文联有事情总是随叫随到。

文联每年组织书法家文化下乡写春联,有一年地点是邢家社村。严冬的北方小山村,天寒地冻,书法家们在街头摆开一长溜桌子为村民们写春联。临行之前,文联的同志从楹联书籍与报纸上摘录了一些有关迎新春的对联,打印了多份摆上桌子,供书法家们看上书写。王建加先生基本不用看,名联绝句大多装在他心里,老百姓看着他写的快,就围成一圈,他嘴里念着、手里写着,还不时地抬起头与村民们交流着、说笑着,村民们觉得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就胆子大起来,有人要求他给羊舍、猪圈编写对联,有人要求他给厕所、库房编写对联,他来者不拒,一一满足。他写的猪圈对联“圆头大耳不计天下事,膘肥体壮难得坦荡心”,被一位妇女笑着抢走了;他写的厕所联“只出不进、争相付出、讲究卫生”及“大开方便之门,解决后股之忧”等,村民们有的竖起大拇指,有的捧腹笑个不停。再看他书写的姿态动作,大笔画山河,激扬文字、龙飞凤舞,不管是榜书大字还是落款小字,都是用一支大号抓笔一气呵成,像是牛刀小试般轻松自如。他的大字当然出自如椽之巨笔,神奇的是,他的小字依然像出自如花之妙笔。这是他平日里勤学苦练的结果,也是他豪放性格的写真。其实,他是很用心的,零下十几度的寒冬腊月,人们冻得搓手跺脚,他却书写得大汗淋漓。我无数次见过他书写,不讲究条件设施,不考虑地方好歹,也不管酷暑严寒,捋起袖子挥毫泼墨,看似横七竖八,信手拈来。实质上,他每完成一幅书法作品,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上,苦心经营,巧布其阵,寓景寄情,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古往今来,对联与书法密不可分,对联是内容,书法是载体,二者结合起来,锦上添花,联墨台璧,形成我们民族色、香、味俱全的珍贵而接地气的特色文化。在我国,除春节作春联,婚丧喜庆祝寿贺喜作楹联外,还用于风景名胜、考场试题,会文诗词中,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艺术形式。王建加先生历时三年,选写了中华传统对联400余幅,编辑成这本《中国对联书法集》将对联和书法有机地结合,形成一本集民族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独特的对联书法艺术书籍,这是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做的一件大事、好事,着实令人击节欢呼。

天道酬勤,勤奋是建加先生书写的姿态,也是他生命的姿态。艺无止境,建加,加油!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