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王钦丨散文/近乡情更怯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王钦,笔名乾元、闲云野鹤,山西运城人,太原市作协会员,万柏林区作协副主席。曾主编万柏林区地名录——《山之右·河之西》一书,编辑万柏林团区委主编的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征文汇编《优秀作品选》和我万柏林区直机关工委主编的《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汇编。近年来有二百余篇散文、随笔在《西部交通运输》《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老年杂志》《太原日报》《太原晚报》《万柏林文艺》《今日万柏林》《古交文苑》《七色花》等纸质媒体,以及《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华网》《东方女性网》《搜狐网》《网易网》《散文网》《和讯网》《今日头条》《太原道》《旅途》《万柏林宣传》《作家新干线》《夏都文脉》等新兴媒体发表。

近乡情更怯

王钦

     那年,金秋时节,参加永济市“第三届鹳雀楼诗歌文化节”,想回老家看看。活动结束后和省诗词学会几位老师一道回了运城市盐湖区,安排好他们住宿后,乘表弟朋友的车回家——冯村乡新杜村。

  车子沿着陌生而熟悉的路行驶着,青山、白云、梯田,心情渐渐清亮起来。玉米、棉花快要收获了,这是小麦收割后种的,气候适应,家乡能种两季农作物。不时掠过的柿子树让我感受到离家近了。车窗外飘来田野泥土的芬芳,这是家乡的味道。我的眼睛湿润了。近乡情更怯,这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话题,触动的是离乡之人质朴内心的哪汪泪泉呢?

  到村口时,却不知如何走。数十载别离,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问问乡亲,未曾想到指路的竟是本家侄儿。来到三爸(即三叔)旧屋,偏遇他赶集去了,独三妈在家。我说了声我回来了,老人迟疑地问道:“哪也?”“三妈,是我。”老人的眼睛忽然亮了,拉着我的手说:“我娃回哩啦,好!好!好!赶紧给你三爸打电话。”

  在等待三爸回来时,我带着相机回到老屋。开门进屋,居然看到桌子上有小时候父亲为我制作的玩具手枪,拭去尘土,我的名字清晰可见。那是一把仿驳壳枪的黑颜色木制手枪。

  父亲原在医院工作,“文革”初期遭到陷害,被遣送回原籍。回乡后,父亲被安排在大队木工组修理农具。有一年我生日时,父亲找了一块木板,用刨子刨平,再拿铅笔画出轮廓,木锯切割成型,然后用砂纸磨平并涂上黑色油漆,给我做小手枪。我很喜欢这把小手枪,用小刀在枪上刻上我的名字。

  入西屋,看到墙上有许多画的竖道和一行字“妈妈走了一百天”。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母亲常住太原北郊的姥姥家,专为父亲平反的事奔波。妈妈走后,我一天画一道,后来记不清就干脆写了“妈妈走了一百天”。现在想想那是一个孩童的期盼与无奈,不觉潸然泪下。1975年父亲平反,全家回到太原,此屋便无人居住。如今鬓染霜花,独立旧屋感慨万千。多想拥有时光相机,将时间调回并将它定格。

  堂兄6岁的孙女来找我,喊道:“爷爷回家。”好稚嫩的乡音!一声“爷爷回家”让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抽泣哽咽,泪流满面,小女娃过来忙为我拭泪,说“爷爷别哭”。怕吓着孩子,我深呼吸平复情绪,说:“好,爷爷不哭,爷爷背乖乖回家。”

  三爸回来了,老人精神矍铄,气色也好。出嫁到外村的姐姐们知道我回来的消息,也陆续赶了回来。彩扇大姐拉着我的手哭着说:“钦娃,姐都30年没见你啦,你咋就不回哩啊?”闻此言心内疚。几十年来,得意时无时间回来,失意时无颜面回来。好在此刻回归自我,过滤掉被世俗生活赋予的杂质,只是简单地与家人团聚,享受这份亲情。

  二哥电话催:饭已好。席间,一家人围坐,敬老,叙旧,甚欢。之后去看望二爸、小姑,并照全家福。傍晚告别亲人,回城。

  久居他乡,忘不了生养我的家乡土地和亲人;多少年也改不了童年时形成的家乡方言。常常怀揣着期盼热切的情怀回到家乡,依照梦中的景象急切寻找,变化了的、没变化的,山山水水、人情风景都叫人感慨。

  “情怯”之路,情非得已,当我们徘徊在对家的思念与不忍回归的岔路口,内心其实在犹豫:该不该下车?该不该回家?该不该叫上久未联系的老友聚一下?他们还会记得么?……不必如此,回去吧,那是你心中的圣地,力量的源泉。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