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选粹】与默 丨故乡之味,融入胃里,记在心底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与默,艺术设计系在读生,文学爱好者,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高中时获市级作文大赛二等奖。15岁开始写朦胧诗,曾有多篇小说和诗歌发表于公众号平台。希望能写一行花草情长,尝遍人间的孤独与美。

故乡之味,融入

胃里,记在心底

与 默 

题 记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咸菜茨菰汤》

汪曾祺先生是民国圈内有名的“好吃”的作家,他用一支淡笔抒写出留存心底的人间至味。照他的话来说:“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塘虱都尝尝。”

先生谈吃多年,最忘不了的还是故乡的味道。相信大家都对《高邮的鸭蛋》那篇文章印象深刻:“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在汪老看来,别地儿的鸭蛋再怎么好吃,也比不上高邮。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台词:“广厦万千,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漂泊多年,总归来说,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故乡食物中蕴藏的最原始的情感。

老街的鸡蛋炒面

我生长在安徽一个叫做“梅城”的小镇,镇上有一条桃园老街。

每天早晨十分热闹,卖菜的大娘天不亮就端小凳一排排坐下,边聊天儿边卖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早点店热热闹闹的,卖包子、炒面、麻球、米线……还有推车卖豆腐脑和豆干儿的,隔着几条街就能听见师傅洪亮的叫卖声;“豆腐!买豆腐嘞!”

拉面馆的师傅站在店门口,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唰唰唰,三下五除二,刀削面呲溜呲溜往热腾腾的锅里掉。还有卖千层饼的,啪一个大病往桌上一摊,好甜口的加白糖,好咸口的加葱花和肉酱,那千层饼才叫真正的“千层”,脆脆的,咬一口饼渣一个劲儿往下掉。

后来我在浙江上学,吃那里的千层饼,软趴趴的,根本没有“千层”。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家鸡蛋炒面。小店从我出生那年开始经营,十八年了,还是老样子,店铺小,就四张桌子,主要卖炒面,偶尔会有馒头和自家磨的粗粮豆浆。

老板娘戴个红色的帽子,动作娴熟,一碗炒面不过五分钟。在我小学的时候,店家把桌子凳子挪到路边,就着早晨温暖的阳光,大家伙围桌而坐,边吃边聊,炒面的香味飘了整条街。

每次放假回家,我都嚷嚷着去桃源街吃炒面,老板娘跟我熟,不等我张口就知道说:“小姑娘一家,三碗鸡蛋的!”鸡蛋炒面是最有名的。面提前热好,锅里放少量的油,打两个鸡蛋先下锅,炒碎碎的,加包菜、豆芽和火腿,拿一双筷子掂量着炒,噼里啪啦响,最特别的就是放孜然粉,香得出奇,最后洒一小把葱,配着一小碟腌白菜,一碗白米粥,趁热吃,甭提多好吃。

别家也有买炒面的,但不是太油就是太干,鸡蛋炒面特讲究,火候要恰当,蛋要碎,虽说是炒面,吃进嘴里偏要像吃汤面一样呲溜一下进肚里才好。

两年前,桃园老街街口的部分居民房被拆了,两边墙壁也被刷白。一切都在换新,好在炒面店还在,那香喷喷的味道,一如往昔。

外婆的水萩粑

我们梅城特产是水萩粑。这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到了吃水萩粑的季节,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乡下的外婆家。

春天,像日本诗人小林一茶写的那样:“一把小菜一块煤,此乃我春天。”春天,水萩遍地生长,外婆挎上腰箩,来到田间地头。田耕上的杂草间,小水沟边上,处处都是水萩,不会功夫,一箩筐鲜嫩水萩就有了,色泽有白,还有略青。我和阿玲笑呵呵地跟在外婆后面,光着脚丫,踩着柔软的泥土,边走边唱。

开始做饭了,外婆娴熟地用把水萩、米粉、糅合成团,然后用手捏成圆形,里面包上腌好的腊肉粒。一笼包心且厚实的水萩粑挨个排好,放置于土灶的大铁锅中。

记忆中外婆家的柴锅烧出来的食物总是比其他的锅烧出来的更香,用旺火蒸至二十分钟左右,即可出笼。上锅蒸好后的水萩粑好似碧绿的玉石,吃在嘴里软软糯糯,余香袅袅。还有用油煎的,两面煎至金黄,即使焦了也不影响口感。

我和阿玲每次都能吃三个以上,吃了水萩粑基本上就不吃饭了。这时候外婆会将锅里米饭结成的锅巴泡水煮烂,一大锅清淡的锅巴汤就做好了。

坐在外婆家的石阶上,端着花边瓷碗吃水萩粑,喝一口清淡的锅巴汤,望着远处的青山和清澈的河塘,有风吹来,心神愉悦,俩人吃得满嘴油,相视一笑,画面永远定格。

春天,就是这样美好。

老妈的糖炒鸡

国庆回家,在高铁上给老妈发微信:“今天回家吃糖炒鸡!”顺带附上一个哈哈笑的表情。老妈秒回:“ok!”

黄昏,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饭菜香,老房子里暖黄色灯光亮了,老妈麻溜地系上围裙,打开灶子,弯着腰,乐呵呵地在她的小天地里忙来忙去。食材选用仔鸡,切小块,水煮开。放入姜片,稍微白煮一下,三分钟即可,取出,过滤掉水。

倒入食用油,放入鸡块。再放入少量盐和酱油,炒至开锅前3分钟加糖,不断地翻炒,炒到糖全部融化,黏黏的,能拉长丝。还有糖醋藕,可乐鸡翅,都是差不多的做法。用糖炒过的鸡格外鲜嫩,裹着甜甜的糖衣,入口即化。

在外读书,最想念的,就是家里的味道。尤其是冬天,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围着热腾腾的火锅,桌上摆满烫菜,青菜、金针菇、油条、年糕、萝卜圆子……蘸酱,吃到胃里暖暖的,感觉整个冬天都不再寒冷。

主持人汪涵曾经在节目里说:“翻炒是情感的升温,糖醋是情感的蜜意。”天底下,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老妈的爱,藏在碗筷中,藏在蜜甜蜜甜的糖炒鸡里。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在东京有一家很小的寿司店,一个失恋的女孩在某个晚上走进了这家店,寿司店的店长是个中年人,沉默寡言,他做的寿司味美而独特,但他从不愿意宣传店铺,因此客人很少。女孩吃了一口樱花寿司,那种美味的感觉贯穿整个身体,瞬间泪如雨下。后来,女孩每天夜里都会去这家寿司店,他们一起聊天,一起讨论寿司的做法,他们因寿司走到了一起。几年后店长因病去世,女孩带着他的心愿支撑着这家店,渐渐地,在女孩的经营下,越来越多的客人光顾。原本年轻貌美的女孩越长越胖,活脱脱一个真人版寿司,因为她每天都会自己做,自己品尝,每吃一口,她就会想起他。

食物,能填补空缺的心。

哈佛大学幸福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太瘦,指缝太宽。”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它藏在鸡蛋炒面、水萩粑和糖炒鸡里,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只需要你自己扣响自己的心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逐渐长大,像一朵朵蒲公英飘落在天涯,但对于故乡的怀念却愈久弥新。去的地方越多,尝过的食物越多,越知道自己最想留在哪儿,越知道自己最挂念的是什么。

故乡之味,将是我们一辈子的牵挂与眷恋。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