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选粹】李雨生丨一条小河叫“月牙”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李雨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铁路夕阳文学社社长。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共获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文学大赛奖项38项。著有长篇小说《初恋草原》、散文集《岁月难忘》、《生命像一只五彩气球》、《怀旧也是一种享受》、《岁月留痕》。


文学天地

一条小河叫“月牙”

——海河水系系列散文之七“月牙河”

李雨生          

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如果把海河水系中的任何一条大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话,那么,这条小河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山野村姑”。海河水系中的海河、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潮白河、大清河,都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威严感。但是这条小河却没有。她就像是邻家的一个女孩,一看就让人喜欢,就让人容易靠近,就让人感到可亲可爱。

小河始于新开河红星泵站,流经河北、河东、东丽区,至天津钢厂海河泵站入海河。全长不过三十华里真可谓是小巧玲珑。别看小河貌不惊人,可她却有着一个非常浪漫而又响亮的名字“月牙河”。为什么叫“月牙河”?是因为她有月牙一样的弯度?还是因为她像月牙一样那么的明净?我考证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说来惭愧,不要说外地人,就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市人,也很少涉足“月牙河”,更没有真正去欣赏、浏览过她的秀美身姿和旖旎风光。直到前些日子为了寻医问药,才有了和她亲密接触的机遇,而且是每天必过,一月之余。

夏至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缝隙,星星点点地撒下金色的麟片,小河两岸树木葱茏,花团锦簇。在不宽的河道上,碧绿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偶有小船在河面上驶过,打乱了小河安宁静谧的朦胧,船尾泛起的白色涟漪,很久很久才慢慢恢复平静。在岸边垂柳的下面,悠闲地坐着几位垂钓者,看他们的神态,似乎并不在乎能否有鱼咬钩。也许,他们在乎的就是这份安详和休闲。

“月牙河”上有很多座漂亮的小桥。有的酷似颐和园的“玉带桥”,有的又好像是丰台的“卢沟桥”。站在桥头,向“月牙河”的上游望去,小桥流水。楼堂亭榭,奇石异花,舟楫往来,宛如一幅江南的山水画卷。既不奢华,又不失端庄。我顿时想起唐朝诗人杜荀鹤描写姑苏城的诗句,“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种身在姑苏城的错觉油然而生。我觉得“月牙河”就像是从天上抖落的一匹碧色的绸缎,轻轻地铺展在家乡的身躯上。她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把天津这座闻名遐迩的水城,装扮得更为光彩照人。

说起“月牙河”,不得不说与她有关的两件事。

“月牙河”没有什么太久远的历史背景,也不是出自高山大川的“名门之后”。在明末清初时,她不过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泄洪通道。到了1886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为了预防天津的水患,加宽河道,疏浚整治,逐渐成为一条正经的河流。在“月牙河”的下游,李鸿章还建立了“天津机器局”,就是后来被天津俗称的“东局子”。那时的“月牙河”被称作“老河”,虽不绵长,却也默默地为天津市的泄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月牙河”长久以来,一直疏于管理,河水腐臭,垃圾漂浮,蚊蝇滋生,环境极差,和天津的另一条臭河“墙子河”真有一比,堪称是一对臭味相投的孪生兄弟,是天津的“龙须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天津市政府就开始了对“月牙河”的治理。决心彻底改变“月牙河”脏乱差,腐死臭的面貌。2002年,“月牙河”终于摆脱了过去的旧面貌,成了一条河水清澈,风景秀丽,休闲怡人,为人赞美的小河。为了纪念“月牙河”的改造工程,在河北区金沙江路和月牙河道交口之处,还修建起一座“绿宝石”公园。公园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呈半月形的造型,缺口处镶嵌着一个大大的石球。寓意是一弯月牙,环抱着一颗巨大的宝石。从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我经常在傍晚时分来到“绿宝石”公园锻炼,虽然离“月牙河”仅一路之隔,但来去匆匆,始终未能尽心尽意地去欣赏”月牙河”的美景。

还有,2007年,天津站为了适应铁路大提速的需要,实施了全面的提升改造。临时客站就设在离月牙河不足500米的客车库,起名就叫“月牙河临时客站”。那会儿,我还在铁路办事处安全监察室工作。因为工作的需要,时不时地要去“月牙河临时客站”去检查巡视。休息的时候,我总要抽空跑到“月牙河”旁边坐会儿,呆呆地看一会儿缓缓流淌的河水,体会一下“月牙河”带给我的不一样感觉。

在这次治疗期间,我每次总是去的很早,为的是到“月牙河”畔的林荫小路上放松一下心情,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有时,还要驻足观看一下垂钓者的垂钓过程。时间一久,就和一位姓严的老人交上了朋友。严大爷比我年长十岁,已经76岁高龄。有一次,我和他攀谈起“月牙河”的历史,严大爷说,“我从小就在'月牙河’边长大。'月牙河’可是一条神河。60年节粮度荒的时候,周围的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老百姓忍饥挨饿,日子艰难。那几年,'月牙河’真通人性,鱼虾特别的多。为了填饱肚子,周围的百姓都下河捞鱼捕虾。正是'月牙河’的恩赐,我们才闯过了一关。”严大爷的一番话,让我对眼前这条不起眼的小河立刻有了一种深深的敬意。我问严大爷现在生活如何?老人笑呵呵地说:“日子不错。我们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六千多块钱,儿子在市政局上班,女儿是小学老师。不用我们的钱,还给我们钱花。这不,上个月我们俩才从新加坡旅游回来。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北方人没出息,一看不见自家的烟筒就想家。我说哪也比不上家好。我做梦还梦见'月牙河’了!”

离开严大爷,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不知是为严大爷一家的好日子而激动,还是为“月牙河”的前世今生而激动。细想起来,也许二者兼有。

一条小河,流淌了一个多世纪。小河的沧桑巨变,折射出时代的沧桑巨变,这难道不是激动的理由吗?我忽然有了一种创作的欲望,我想写一写这条知名度不高的“月牙河”。可能,在很多大师的眼里,“月牙河”都不会进入他们的视野。可我不是大师,我就是一个小小老百姓。老百姓写老百姓的河,没有什么错。于是,才有了上述的文字。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